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大西洋之王> 第三百零一章 高压下的品酒会

第三百零一章 高压下的品酒会(1 / 2)

身处战争中的人们,内心是焦虑而恐慌的,他们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前路茫茫,他们看不到自己未来的路。

玛丽亚逐步使上校敞开心扉,把音乐作为自己和艰苦命运抗争的力量。

他们渐渐相爱,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快乐往往不能顺利地来到人的心里,可局势开始变的严峻起来。

分子已经进入他们的家园,并将自己的势力魔爪伸向了奥地利,柏林给上校发电报要求他前赴德国任职,爱国胜过爱己的上校自然是不会答应。

为了保护妻儿不被伤害,他决定携全家出逃,但他们却被德军包围,情急之下,他向德军提出来音乐会的要求,德军也只好同意。

上校和玛丽亚再一次唱起了令他们无比熟悉的雪莲花,尽管被虎视眈眈的分子所包围,但在场的奥地利人全都热泪盈眶,和上校一家高声唱了起来。

上校一个深爱家庭,深爱妻子,深爱子女的伟大男人,他也是一个宁死不屈的勇敢爱国者。

可以说,玛丽亚为上校的家庭带来了音乐之声,而这个家庭为所有的奥地利人诠释了音乐之魂。

黑暗的时刻里,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与这无边的黑暗做着斗争,他用音乐的力量,引领并鼓舞奥地利的祖国同胞们一起守卫祖国,誓死不向低头。

故事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升华,并在这激昂慷慨的歌声中结束。

而音乐,却时时刻刻提醒着无数正处在黑暗与绝望中的人们,永远不要放弃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努力,为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为了国家未来的命运,抗争,抗争,抗争

音乐之声绝对是20世纪最强大的洗脑工具,黎耀阳已经迫不及待开始了。

而且作为合家欢题材,用于第一场演出再适合不过,配上大西洋戏剧中心花园一般的美景,简直不能更合适了。

至于大西洋战场他也不准备放过,等故事写出来以后先放着,什么时候好莱坞那边发展起来,就有了用武之地

而且这个故事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不会因为你想让他变成什么样而是什么样。

尤其是简单粗暴强制性的教育,不仅会压抑孩子顽皮的天性,更甚者可能会把顽皮发泄到其他地方,更更甚者会把得不到释放的“顽皮”发展为邪恶。

即便上校先生对他们很严格,但他们还是会为了赶走家庭教师,制造恶作剧,其实这已经有些坏苗头了吧

如果对孩子不能因势利导那么他就会“变坏”,他还猜不到可能会发生的后果,不知利害。

上校先生他把他的孩子当士兵对待,甚至是还有五岁,六岁的孩子。

而那个哨子就是命令,一听哨声他们条件反射的占成一排,尤其是孩子们刚从水里出来,浑身湿淋淋,一听哨声,也站得很好。

有些规矩是好事,只是他们年龄不同,大的十六,小的才五岁,而他们面对的是自己的父亲,当父亲变成了一个只会发号施令的长官,对这些孩子来说,就不怎么友好了。

他们该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他的父亲呢

所以才有了后来上校先生听到孩子们唱歌,而自己跟着唱起来,孩子们也围到爸爸身边,这时候上校先生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还有战争下人性的变化

比如小小的送报员,第一次他送的是男爵夫人的信,并和军官先生的大女儿互表爱意并跳了之舞。

这时的他就是一个天真的小伙子,对未来充满想象,他还很热心的提醒让上校小心一点。

第二次他给麦先生送信,可能是想再见见他的恋人,在那里东张西望。

可是被上校先生发现,他做了一个当时很流行的手势,喊了一句口号,可能就是这一句话,让上校先生非常反感,所以才对他很凶,让他滚。

但是这个送报者在心底产生了怨恨。他怨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

第三次,这次他对恋人没有了恋人的感觉,或许还有一丝温柔,但疏离之感很强。

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对他自己而言,他跟随新的领导者或许才是最好的吧,他有机会变成他曾经想要成为的有权有势的人。

第四次,在音乐会结束后,上校先生一家逃跑了,是他报告的,当时会场很多人,不可能没人发现他们逃走了。

但是其他人都保持沉默,而他跑来报告,显然他为了争功,已经不顾民族大义了。

第五次军官一家逃到修道院,藏的很好,只有他一个人发现,面对曾经恋人的乞求,他无动于衷,只想抓走上校先生立功。

可是毕竟太年轻,也不是那个狠人,所以枪被上校抢走了,自己大喊着人在这里,上校没有开枪,逃走了。

故事中的上校在家里悬挂奥地利的国旗,舞会的时候被人警示说,不合时宜,上校是一只鸵鸟认不清时局。

希大爷让他去做官,他不去,坚决不为反动者服务。

最明显的就是那首奥地利民歌雪绒花,在音乐会上,当上校唱起这首歌,最后哽咽着无法发声,还是孩子们和玛丽亚救场,他们的深情演唱甚至引起全场的大合唱。

上校回家看到门上挂着的旗子,一把拽下

还有奥地利独特的舞蹈,就是舞会的时候,上校和玛丽亚在外面跳的那一支定情的舞蹈。

其实这个故事带有浓烈的奥地利独特的风格,从故事到音乐,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爱国精神即使跨过民族和国界依然有价值。

故事没问题,唯一需要做出改变的就是时间线,还有故事地点最好放在丑国的一个乡村,而不是奥地利

修改之后,他把故事写在信上寄给佩洛普,如果他满意,开幕演出就这么定了。

阿尔伯特紧赶慢赶,做出了第一批2000瓶野牛,玺承了野猪的野字辈儿。

野猪的瓶子上有獠牙,而野牛的瓶子上有牛角,都是很别致的造型,粗犷的风格很容易被接受。

这批酒留下500瓶在大西洋城供贵宾们饮用,剩下的都被送到费城。

他要用这1500瓶酒彻底干翻费城市场

为了打响声势,他准备在酒吧办一个小型品酒会。

顶着禁酒办公室的压力办品酒会,这就相当于隔壁老王在明知对方老公快要下班的时间进入隔壁,追求的就是一个刺激

本来他就是想弄个噱头,顺便卖酒。

可塞西尔知道后,竟然主动要求承办这场品酒会,甚至告诉他什么都别管,到时候带着酒去就行了。

黎耀阳自然乐得轻松,酒是现成的,根本不用费心。

等一切准备就绪,他带着艾玛前往郊外一座古堡,这里曾经是一座种植庄园,主要种植橡树,但后来被私人买下改造成牧场,变化不可谓不大。

黎耀阳直到进入庄园后才听亨德利说,这里原来是塞西尔的家。

傍晚,人流如织,车辆来来往往,庄园内好不热闹。

今晚的宾客有一部分是老饕,还有一部分是纯纯的新人,估计是被人带来见世面的。

对于第一次参加品酒会,或者说第一次参加威士忌品酒会的人,这样的场合并不友好。

因为单纯的靠威士忌书籍是很难深入认识威士忌的,比如威士忌中的烟熏香、水果香、泥煤烟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

只有通过正确的品鉴方法,才能从字面理解转化成感官印象。

通常来说,品酒会的主办方不会对于参与的着装提出太多要求。

不过威士忌的消费群体绝大部分都是高端群体,所以参加威士忌品鉴会时,着装也不能太过随便。

对于男士来说,参加威士忌品鉴会不要求穿多名贵的衣服,但不宜穿的太过休闲,也不宜穿的太过异类,这样容易与其他参与者产生形象上的距离感。

最好的选择就是一身西装,既没有燕尾服那么刻板正式,也没有休闲装那么随意。

而对于女士来说,参加威士忌品鉴会比较忌讳的是喷太浓的香水。

因为威士忌本身就是一种香味浓郁的酒精饮品,如果身上的香水味道太浓,可能就会影响威士忌的品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