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需要把猪肉洗净去筋,用刀背锤茸,加盐、清水适量,用力搅拌至水分全部被肉茸吸收。
然后加入姜汁和用开水浸泡的花椒水不要花椒、胡椒粉、复制酱油,一点点加香油,到合适的湿度,充分搅拌至上劲即可。
接着把紫皮独头蒜压成蒜泥或切片用刀背锤茸一勺,复制酱油一勺,熟油辣椒一勺,拌匀即成。
再把肉馅包成饺子下锅煮一会,起锅沥干水分后,装入兑好味汁的碗里。
这钟水饺有它独有的美食特色:
钟水饺绝在选料方面,妙在调味方面。
红油选用的是红辣椒面,用菜油炼制而成;酱油采用特制的酱油,再加以蒜泥汁水、芝麻油等多种调料,巧配妙合而成。jujiáy
香味浓郁的调料,红亮色泽,与饱满馅心的清鲜味相配搭,形成多滋多味的风格。
并且具有不俗的营养价值:
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
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等成分,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
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且中医认为,猪肉性平味甘,有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小便和止消渴。
所以这钟水饺还称得上是一件补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猪肉,患高血压或偏瘫中风病者及肠胃虚寒、虚肥身体、痰湿盛、宿食不化者应慎食或少食之。
湿热偏重、痰湿偏盛、舌苔厚腻之人,忌食猪肉。
你们尝尝看这水饺怎么样。”
龚显坤的话音刚落,我们几人也是争先恐后的夹起一只水饺,沾上那特制的料汁放进了嘴里。
顿时一股鲜香甜辣的味道充斥着整个味蕾,让人忍不住想再去尝尝这美味。
这次我们几人都只顾着吃了,没有人进行评价。
龚显坤看着这我们几人此时的样子笑了笑,静静的等着我们几人。
很快啊,一盘这个钟水饺已经被我们几人全部消灭了。
可能是有些饿的原因,也可能是这水饺太好吃了,已经好吃到来不及评价了,只想着吃完它的这种地步了。
不过我们几人的行动也证明了湘城的这些特色菜,一个个味道都是让人回味无穷的。
龚显坤见我们几人光速消灭掉了这盘水饺。
开口对我们说道:“这饺子比上普通的饺子确实略有不同吧”
这时李如彬插话说道:“龚叔啊,这饺子实在太好吃了,我吃的太快了还没有尝出它的味道就吃完了。”
李如彬的这话一出,引得饭桌上的几人一阵大笑。
这李如彬还真是无时无刻都是一个搞笑担当啊。
龚显坤看着李如彬笑道:“如彬啊,不要着急,这钟水饺吃完了,还有其他的菜。
来你看这里,这道菜叫做生腌蟹。
生腌蟹,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一种用盐水腌制螃蟹的做法:“直煮盐蓼汤,瓮盛,诣河处,得蟹则内盐汁里,满便泥封。”
不过这与我们现在的生腌、醉蟹的做法有一定的出入,说明他的版本可能只是最初代的版本。
生腌的做法真正走向成熟和丰满,应该是在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由于捕蟹技术的发展,蟹的供应逐渐增多,蟹的吃法也变得丰富,并逐渐在各个阶层之间流行,尤其是在上层阶级。
其中生吃的做法就有“腌”、“蜜”、“糟”、“酒醉”等多种。
腌,基本是继承了南北朝的做法,就是泡盐水,味道怎么样不好说,但听起来很符合那句“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唐代孟诰也直夸:“以盐渍之,自有佳味”。
蜜,则是用蜂蜜和糖腌制,古文里提到的“蜜蟹”或者“糖蟹”,均是这种现在看起来多少有点黑暗料理的“甜味生腌”。
糟,与我们如今的很多糟卤做法相似,是通过糟渍法制作而成。
醉,就是泡酒,宋代浙江绍兴人傅肱所著的蟹谱载:“酒蟹,须十二月间。于酒瓮问撇清酒,不得近糟酒糟,和盐浸蟹,一宿却取出。”这与当今醉蟹的做法已经非常接近了。
也就是说,到了宋代,多种不同做法的生腌蟹都已出现并成熟和流行起来了,生腌蟹也就进入了第二时代。
但这与湘城的生腌,似乎还有一些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