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距离一万六千米。”
“一万五千米。”
“一万四千米”
此刻在地中海舰队旗舰上,航海长不断的汇报着两支舰队之间的距离。
其的报告声,一声声砸在卡登以及旗舰俄里翁号司令塔内众人的的心中。
作为舰队司令官,卡登上将拿着望远镜死死的盯着来袭的联合舰队,一直没有开口,他在等对方进入火炮最佳射程。
虽然现在战列舰的主炮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二十千米以上,但是由于观测仪器、火炮精准度等原因,一般而言最佳射击距离是1013千米为最佳。再远除了火炮的命中率感人之外,其击穿对手装甲的几率也会小很多,当然你的对手是薄皮大馅另当别论。
至于距离更近当然在命中率以及击穿率上更佳,但是对方火炮同样也有此加成,当然更主要是距离太近会导致两方呈现肉搏战,想要及时脱离战斗不容易。另外灵活性差,回转半径太大,中小战舰上的鱼雷威胁性会增大,所以一般而言,为了保证足够的机动以及战术要求,这个距离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卡登上将在等待最佳射击距离的时候,作为其对手的莱费尔中将却没有等待下去。当航海长报出报出一万四千米的距离时,莱费尔立刻下令道。“命令各舰向目标开火。”
随着莱费尔的命令,联合舰队各艘战列舰随即早已瞄向的目标开火。
伴随着加富尔号打出了第一轮半齐射,在半分钟内,意奥海军中上百门火炮喷出了一个个橘黄色的火球,如同雷鸣般的巨响响彻整个战场,宛如巨人交战前的战鼓声和怒吼一般。百门大口径舰炮的射击是什么样子,参与这场海战的官兵有幸见到了。
眼见敌方率先开火,卡登上将知道不能等下去了也宣布开火。于是乎不甘示弱的地中海舰队,也喷出道道火舌,其炮弹向联合舰队袭来。
一艘艘无畏舰在遥远的距离上喷吐着致命的火焰,很快一道道巨大的水柱在舰队周围升腾而起,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水幕将战舰遮住。
第一轮开火后,双方都没有取得垮射,这个距离还稍微有些远点。这一场战斗注定是一场恶战,无论是一心想要获得地中海霸权的意奥联合舰队,还是地中海舰队而言,不重创对手根本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靠近一些,要尽快取得战果”
舰炮的怒吼让此时的莱费尔忘记了除战争之外的其它事情,他可知道对方还有增援舰队。不尽快将地中海舰队重创,那么这会让联合舰队处于可能的危险境地。所以处于是对胜利的渴望,也是对自己战舰拥有充分的信心,联合舰队将航向右偏了半个罗经典。
而面对逐渐靠过来的敌人,此刻卡登上将并不打算退让,于是乎双方进一步靠近,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的距离从14k靠近到13k,而就在这时候,意大利海军取得了本次海战網
“百人队长号中弹了”
顺着航海长指出的方向,莱费尔可以通过望远镜清晰的看到百人队长号的1号炮塔被浓烟和火焰所覆盖。
一发350毫米炮弹以80的落角狠狠的砸在了百人队长号厚达320的炮塔正面。在这个距离上350毫米炮弹很难穿透如此厚度的装甲,不过这一炮依然给对方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炮弹炸裂后的碎块将炮塔上的一门火炮撞弯,而正面的装甲也造成了装甲背板的崩裂,虽然没能击穿,但是炮塔内部依然经历了一场钢铁风暴的洗礼,大大小小的弹片在狭窄封闭的炮塔中不断跳跃反弹不时将一名名官兵扫倒,浓烈的血腥味和伤兵的哀嚎瞬间充斥了整个炮塔,炮塔的运作被暂时中止。
一旦进入效力射那就意味着从理论上来讲,对方将在未来的战斗中被连续命中,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与教科书上的定义相符。
随后百人队长号在短短五分钟,接连被其对手杜伊利奥号,连续命中三次。
“意大利人的打击凶猛和精准,在13千米的距离上百人队长号被连续命中。首先是1号炮塔,此后不到分钟的时间里,百人队长号至少被命中5炮”
事后该舰的一名英国军官心有余悸的回忆道。
两发炮弹几乎同时打中了正在反击的百人队长号上,一发炮弹击穿了船体舯部的上装甲带,在两座炮廊之间爆炸。威力巨大的tnt炸药形成的冲击波从侧面击毁了两个炮廊的装甲,重达5吨多的副炮被退离了炮架,而在旁边的海军人员则被炸弯的炮管直接砸成了肉泥。
另一发炮弹则打中了主装甲带,厚度仅仅305毫米左右的主装带可没有炮塔那么结实。伴随着刺耳的撞击声,装甲的硬化层和炮弹被帽几乎同时破碎,尖锐的弹头裹挟着大量的碎片冲入了船体内部。
在打穿主甲板后最终在动力舱上部爆炸。此时动力舱上部仅仅不过一层脆弱的结构钢而已,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将动力舱天花板打成了筛子。大片的钢板发生了断裂和破碎,在一阵阵令人牙酸的声音小,一场弹雨横扫了一个锅炉舱。将司炉扫到一片,同时数条蒸汽管道破裂温度高达数百度的高压水蒸气在舱室中蔓延。
而被击中动力舱的百夫长号,导致其速度突然降低,从16节。
而除了百夫长号之外,在这轮交战中,各舰或多或少都有所损失,当然没有百夫长号那么凄惨而已。
巨像号遭受两发炮弹、一发命中船舷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一发命中二号烟囱造成视野丢失。科林伍德号遭到两发炮击,只造成两个副炮的损失。还有蒙塔古号、海王星号
联合舰队也不是没有损失,彼特拉克号、朱利奥号、但丁号都被对手命中过。不过由于未能被命中要害,所以造成的损伤也不大。
造成地中海舰队损失远比联合舰队更大的主要原因,除了战舰数量上的劣势之外,更多是来自炮弹的不同。
意奥两国穿甲弹的性能远优于英国的穿甲弹。意大利早在1902年就使用tnt装药炮弹来自德国的研究成果,而英国到现在仍使用苦味酸合成物。
虽然苦味酸在上世纪末大放异彩,但是苦味酸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其敏感性。苦味酸炮弹因为撞击时的振动而比引信更早起爆,无法有效穿透装甲。而tnt则可延后至炮弹已经穿入且引信作用完毕后才起爆,可以攻击装甲后的薄弱区域。
其实英国并不是没人发现这个问题,早在190将任第三海军大臣时已知悉相关炮弹表现不良的问题,并下令开始新炮弹的设计作业。然而,这工作在他离任之后并没有持续下去,并且新的炮弹也没有经过完整测试。
可以说大英帝国海军保守的作风,让一线官兵吃到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