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勋抬起头,看着略显紧张的高锋,问道:“高锋,你不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吗”
“机会,什么机会”高锋被李明勋问住了。
李明勋问:“你知道吗,我一直犹豫,等打赢了这一仗,我们的主力是应该北上光复北京,横扫鞑虏,还是南下进占江南,剿灭奸贼巢穴,但西南三藩决意出兵,倒是给了我一个鱼和熊掌可兼而得之的机会。
南京派人去西南,就是故意造成他们与西南联络的假象,让西南三藩牵制东南战区十几万人马,可现在,西南三藩出兵了,而且是精锐尽出,东南战区的力量被释放,我们完全具备了同时光复南北两京的实力。”
高锋反问:“阁下,您不担心这些信就是一场作戏,他们真的选择了南京朝廷,与我们对抗吗”
李明勋道:“如果是这样,我们更要占据江南,摧毁南京朝廷的财税重地,那样的话,即便我们在山东失败了,我们的对手也没有成功,不是吗两败俱伤,总好过我们一方独败的好,即便是你,我还有山东战场上的所有人都死了,我们的事业也有人传承,继续践行我们的主义,拓展我们的道路。”
高锋愣住了,但转念一想,正是如此,趁虚而入光复江南的人是谁,是李明勋的长子,还有合众国仅次于他的实权将领乌穆,简直就是一个号的统帅部,也是一个备份。但是高锋依旧难以置信,元首明明是对战局最为乐观的人,却已经想的那么长远。
高锋没有在李明勋的别院待多久,便是前往了统帅部,按照李明勋命令,统帅部领导下的军队,一律准备大决战,其中首要便是把活动在运河附近的机动军团调回来,在临朐先与胶东的主力合兵一处,而存贮在青岛港和登州港的军需物资,以及分别驻扎在胶东的军队,也一律向前调遣。
李明勋把调兵遣将的事情交给了高锋,他则亲自安排与东南战区的联络事宜,李明勋亲自给长子李君度写去密信,仅告知其一人作战计划,然后让安全局、统帅部和侍从处分别建立与东南战区的联络通道,计划很简单,只要确定南京朝廷与清廷结盟,东南战区立刻出兵北上,直捣南京
永历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南京永历皇帝檄文下,宣布御驾亲征,北击胡虏。
十六日,永历前往孝陵拜祭太祖,声言要复甲申国仇,光复大明,召下忠臣义士御前效力,明军主力为浙江反正之绿营,共计八万,洪承畴另外调遣湖广、贵州、江西兵马五万,平西藩兵两万,十五万军为其主力,另有江南、湖广士绅所带民团无算,挑选其中精锐五万加入王师之中,其余为辅兵、壮丁之流,明军实有二十万,号称五十万北上。
南京城外校场。
黑压压的士兵站在校场之中,冲的冷冽之气却被灰暗的冬季空所笼罩,乌云遮住了太阳,北风呼呼的吹着,这个冬格外的冷,校场上站立的是平西藩兵组成的禁军,还有部分来自贵州的军队,其余主力早已前往淮安城。
皇帝骑乘白马,来到阵前,而陪同在他身边的则是钱谦益和洪承畴,此次虽是御驾亲征,但大军却是由洪承畴执掌,这也是南京朝廷臣了,寒风中的士兵甲械精良,岿然不动,目光坚毅,似猛兽一般,钱谦益看过,对洪承畴道:“洪大人,将士气势如虹,目光如铁,让权寒,此次北上,无论鞑虏还是宵,都必然覆灭”
随着皇帝的出征的圣旨宣读完毕,禁军又拉出了数百名还都南京过程中抓到的清虏真夷,直接在校场砍了,以此祭旗,祭旗、点兵完毕,已经是午时,太阳依旧不愿意把光芒照耀在这群人身上,接到军令的大军开拔,向东而行,他们会在镇江坐船直接进入运河,抵达淮安。
洪承畴翻身上马,对身边的首辅钱谦益道:“钱公,此次下官侍奉子亲征,京城、地方就全仰仗于钱公了”
钱谦益看洪承畴眼神坚毅,知道他对北征的前景并无把握,也不知能否得到东番承认,钱谦益坚持道:“洪公,让老夫再送你一程吧。”
洪承畴微笑点头:“劳烦了。”
钱谦益也是上马,二人并行向东,一直行了三十多里,眼瞧着已经老朽的钱谦益身心疲惫,坚持不住,洪承畴道:“便送到这里吧,离别之时,心中之话难以言,只希望上保佑我大明北伐成功,中兴盛世。”
钱谦益本想赋诗一首,为大军壮行,但此时此刻,却再难出什么来,一阵阵的北风从江北吹来,在干枯的树枝上刮出尖锐的声音,声音时而浑厚,时而苍茫,钱谦益听到,更是感伤,未来得及道别,洪承畴便是拨马东去,消失在了行军队列之中,钱谦益长叹一声,自语道:“只愿佑大明。”
“先生,披上吧,实在是太冷了。”一个声音传来,正是一直跟随在钱谦益身边的魏长生。
钱谦益看了一眼这张稚嫩的脸,问道:“长生,子亲征会成功吗”
魏长生可没有想到钱谦益会这么问自己,他道:“亲征大军王者之师,当然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而且,有先生有妙计在前,如何败得”
“老夫那些谋划,一环扣一环,但凡有一处出错,便是有满盘皆输的可能。”钱谦益此刻也是心中不安起来。
魏长生道:“学生不知先生的谋划,但却听两浙来的商贾,东南东番主力,有南下福建的迹象,想西南蠢蠢欲动,东番起了狐疑吧。”
“哦,竟有此事,却是无人告知老夫,快些回南京,老夫要问个明白。”钱谦益眼睛忽然亮了。
七海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