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看着治个什么罪”万历说道。
此话一出,张居正瞬间反应过来。
一股如春阳般的暖意,涌上心头。
江陵那边的抗税,必须要解决,如今江南士绅都冲着张家来,其真正目的是冲着张家背后的张居正,冲着新政来。
张家和张居正是一体的,只有把他们混淆在一起,士绅们的反对才会更强有力一些。
他们可以借张家趁机收取投献从而攻击张居正,以此来达到驳斥张居正的目的。
因为这样,属于张居正明知故犯,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来要求别人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张居正说破了天,大义再怎么多,也无济于事。
人无信,而不立。
这话放在此刻,尤为重要。
万历当然能看明白这些士绅背后的小动作,所以,他必须要把张居正从张家之中摘出来,不然的话,就没法推行新政。
必须要让张家,和张居正分开,让他们化为两路。
张居易是张居正的亲弟弟,如果张居正出言呵斥,寻常规劝,根本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当地的那些士绅更不会同意。
如果,张居正真的大义灭亲,用官府的手段来处置张居易,那就步入了士绅挖的陷阱之中。
“大义灭亲”这个词汇看起来高大上、伟光正,但在注重封建礼法,讲究君父秩序的古代,则是一件不怎么好的事。
一个连自己亲弟弟都能下狠手处理的人,又怎么会在乎别人这样一来,张居正就会陷入一个更大的漩涡,甚至还会引起张家内部的混乱。
一旦张居正处置自己的弟弟,那士绅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会在里面煽风点火,到时候,张家内部就会出现大问题。要是把张老太爷气死了,那张居正回家丁忧三年,在起步阶段,新政同样完蛋。
所以,处置张居易不能由张居正来,只能是万历。
万历作为皇帝,以违抗新政为由处置张居易,这没什么说的,也会让那些士绅们的目的落空,更不会让张家和张居正之间出现问题。
但这样一来,就会把万历推到前头。
但改革之事,又岂能退缩呢定下来的事,就要做下去。难道要因为一时之事,从而担心受怕
该挺出去,就要挺出去。
况且,张居正还活着,有他在,怕什么
“当地士绅作乱,抗税,这是一个问题,不能不管。根源在于投献,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当地百姓觉得,给朝廷交税是交,给士绅交钱也是交,既然给士绅交的钱少,那又何必给朝廷交税呢。先生,你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万历看着张居正,说道。
想明白事情前因后果的张居正,此时心情比之前要好一些。
听到万历的话后,他思考了一番,于是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朝廷优待读书人,这才有了免税、免赋的政策。刁民投献,就是为了抗朝廷之税。那些读书人,仗着这些优待,肆无忌惮的收受投献,也着实可恶。”
“是啊,这是个问题。先生可能看到,问题的根源若是从根源动手,那会如何呢”万历问道。
张居正不说话了,从根源动手,不就是免除士绅的优待吗
如果真行此法,恐怕比新政还要恐怖。
讲真的,和免除士绅优待相比,新政就是个小儿科。
“陛下,在精兵未竟,朝政未稳之前,此法不可贸然实施。”张居正劝道。
万历心中一动,张居正这话,明显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想想也是,大明至今已有两百年,沉疴重疾药石难医,草原入寇,天灾人祸等等久不断绝。
改革自然要先捡容易的来,如果一上来就搞大的,实在太容易出现问题。
毕竟现在的大明,可经不起这么折腾。这注定是一个磨时间的事。
万历自然不会这么莽撞,他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士绅的利益肯定是要动的,但百姓之所以投献,就是因为朝廷的赋税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既然如此,那就从百姓身上着手。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来处理此事,先安定百姓。
华夏的历史够长,长到几乎任何事情都能在历史上找到佐证。
万历自然也能从历史之中找到解决办法。
“新政之中有个政策叫做一条鞭法,朕也看了看。所谓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税收。”万历沉稳的说道。
张居正点点头,“确实如此,此法能精简很多手续,同时也能为朝廷带来极大的税收。”
“但此法却有一个问题。”万历伸出一根手指。
“敢问陛下,什么问题”张居正问道。
“一条鞭法,是在为朝廷提升收入,却没有顾及到百姓。以往赋税征缴,往往采用粮、布、帛等实物。这种方法虽然繁杂,但该是多少就是多少,百姓交的粮或许会被贪腐一些,但省去了卖粮折银的手续。
一条鞭法,将所有东西折算成白银,那就要把粮、布、帛卖掉,换成银子。有银子的人,当然是那些商人、士绅。朝廷征收在即,百姓又无多少钱粮,此时,他们势必会联合压价,以最低的价格,换取更多的粮食。
等百姓交了税,若家中又无粮食度日,又得高价从士绅、商人手中买粮。这么一来一去,百姓能不出现问题吗
借着开关的东风,东南银多,粮价自然就高。朝廷在东南收银,自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可北方少银,收成又少,强推一条鞭法,势必出现问题。”万历一五一十的说着一条鞭法的弊端。
诚然,一条鞭法对朝廷有着莫大的好处。
可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民间的土地兼并和矛盾。
张居正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其中的一些弊端。
可朝廷缺钱,实在抽不出钱,只能先这样了。
张居正无奈的道:“陛下,虽说言利君子不齿。可朝廷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其中问题,臣也思虑一二,但即便这是一杯毒酒,也要饮下。”
世道如此,只能先苦一苦百姓了。等以后朝政好些了,再做改变吧。
“朕倒是有一个法子,能解决此事。”万历自信的说道。
“什么法子”张居正的眼睛亮了一下。
眼前的这个小皇帝可不简单,总有意想不到的智慧。
“摊丁入亩,地丁合一,滋生人丁永不加税。”万历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道。
张居正觉得自己抓住了什么,可又滑溜的从指尖溜走。
他沉思一会儿,觉得万历这个法子有着极大的力量,可一时间有些迷茫。
“陛下可言明”张居正急忙问道。
万历缓缓的解释着:“立国之初,太祖高皇帝定下规矩,丁银与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起,都由地方官员征用,并不上缴朝廷。
太祖高皇帝那会,地方疲弊,人口零落,官府缺钱,此举是为了尽快恢复当地官府工作的有效措施。
随着天下承平,这种老旧的政策却一直延续下来,没有收回。实际上,这项收入大多落入官吏的私囊。
朕记得,户部那里也没有全国丁银的统计数字,只有户丁的总数,在行政及政策制定方面,户部也未涉及丁银的处理以及如何支配。”
丁银。
张居正低声念叨了一声,这个词语对他来说有些陌生。
没在地方做过官,从一开始就是庶吉士,虽有经邦纬地之才,难免也会考虑不周。
不经地方事,自然也察觉不到地方上的事。
张居正小声琢磨着,忽然茅塞顿开。
若真是如此,收缴丁银入朝廷,可简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