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开会也是,作为臣子不必跪下,也不必伺立,只需要安安稳稳坐着即可,便会有人送来茶水以及笔墨纸砚伺候,当汉王殿下以及各级官员到来后,也无需歌功颂德,甚至也不是他想象中的走过场,而是真正去商议一些确有的问题。
坐在一旁的赵志等了一等,缓缓道:“先前有司已经行文诸府县,对各县土地进行清丈度田,这一次要的不是黄册,乃实征钱粮之册,按表文缮写妥当即可。”
听到这番话,梅昇顿时一怔,心道若是按照各地清丈的土地,若是有人故意隐瞒该怎么办
还没等梅昇继续想下去,赵志又道:“届时监察院会派遣工作组前往各省、府、县展开密查,有司不得阻拦,亦不许调查工作组的行踪,但凡有违令者,定将严惩不怠。”
众人只觉得心中一凛,知道这些可不是开玩笑的,若是谁敢在这里面伸手,很有可能就撞上了风口。
赵源环视了众人一眼,他知道光是指望工作组并不能彻底根绝问题,说到底面前这一批人鱼龙混杂,既有愿意做实事的,也有一心想着务虚的,既有想着收钱贪腐的,也有一身清廉的,并不能一概而谈,而让这些人参与到治政中来,就肯定会出现各种幺蛾子。
“历朝历代开国以来,都希望以定策御万变,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这点不可实现,唯有以变待变,而这么做就需要我们更加细致地完成工作。具体而言,原先的行政架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六省所有直隶州厅、散厅散州都会撤销,全部以县代之,扩充州府力量,而县以下则按照地域和人口分划乡镇。散而广之地为乡,密而聚之地为镇。”
随着赵源娓娓道来,所有人也都渐渐明白了这一次改革的关键,即强化地方乡镇统制,在乡镇设置乡公所,将官员直接派遣到乡下去,担任乡令、乡尉以及乡主簿,而这三个职务中,乡令为从八品,乡尉以及乡主簿都是正九品。
听到这番话,当下便有人皱起了眉头,从表面上来看将官员派遣到乡镇是一件好事,可以加强中枢对县以下的管理但问题是,多一个官员不仅仅意味着多出一份俸禄,而是意味着核心蛋糕得多分出去一份,即便他是再小不过的正九品,可也是朝廷入了品级的官员,这些人品级虽低,但是数量却非常多,对于孱弱的地方财政而言,自然是一个艰难的包袱,这样以来就又得回到老路上,也就是靠着杂派过活了。
梅昇皱起了眉头,举起了手。
赵源早已说过,任何人有意见都可以举手发言,不过摄于他的威信,却并没有人敢真正举手,梅昇反而成为了第一个,他望着面前这个小小的县令,道:“梅县令,请说。”
梅昇也没想到高高在上的赵源能记得他的名字,多少有些惊讶,他压住内心的惊异,缓缓开口道:“殿下,若是以乡镇小吏为官,恐怕会酿成前宋冗官之祸。献此策者,恐怕居心不良。”
赵源却摇了摇头,道:“此策乃孤所出,原因很简单,当下情形与前宋冗官之情形,可谓截然不同。”
很多人谈起冗官就会想起宋朝,但是宋朝所谓的冗官问题有其特殊性,只因为赵宋得国不正,且多有藩镇为祸,于是宋代皇帝从建国之始就采取广开科举门路的政策,将知识分子尽可能地都搜罗到体制内来,以防止他们对政权构成为威胁。
在宋初的时候,全部有品级的官员不过三干人,可是到了宋仁宗时就暴涨到二万四干多人,此外还有没有品级的小吏数十万人,这些人都需要中枢承担财政,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且这些官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担任实际职务,可照样能享受到高额的俸禄,也就形成了冗官。
赵源所采取乡镇为官却并非如此,他只是将过去很大一部分人正式转化为了官员,从而使得官吏实为一体,接受朝廷对官员的约束和审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赵源的作为是让相当一部分干实事的人当了官员,尽管数量上多了许多,可是与北宋的冗官现象完全不一样。
对于这一点,赵源的态度十分坚决,他望向了梅昇道:“为避免出现冗官之害,监察院会将工作组制度常态化进行下去,凡是尸位素餐者,一律清退出去。针对高品官员,也需要采取严格限制,得多提拔能做事的官员,而非那些管人的官员。”
说白了,一个高品的官员俸禄和待遇,几乎能抵得上几十名乃至于上百名普通官员,赵源自然是将矛头对准了这些人。
赵源之所以要这么做,也是因为在接下来这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将基层政权牢牢掌控在手中,唯有这样才能使得社会的组织能力更进一步,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会更高一些。
当然,这么做也会打破现有的官僚体系,尤其是对于地方上的利益结构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可以预留到这件事不仅官员会反对,一大批的士绅阶层也会反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