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异时空之中华崛起> 第五十一章 东三省光复(一)

第五十一章 东三省光复(一)(1 / 2)

得到光复军大力支持的刘建封,于11年11月1日,通电中外,举旗起义。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闻讯大惊,急派奉天省军赴安图镇压,刘建封毫不在意,在牡丹岭轻松击破奉天省军。

得到消息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大吃一惊,原本以为区区千把人的起义军,应该轻松可以镇压,哪知道还有偷偷潜入吉林的光复军一师,一时间吉林局势糜烂不堪,吉林省的绿营,巡防营,以及旗人驻军纷纷被扫平。

半个月时间不到,从安图起兵,连克敦化、蛟河、永吉几地,在11月15日包围了长春城。

此时的长春城人心惶慌,刚平复不久的世面又骚乱了起来。

早先武昌起义成功,长春人听到“武昌失守,京、汉、津戒严各惊耗后”,人心异常惶恐。

就如今天一样,一旦有事发生,最先做出反应的就是股票、金融业。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后,0月13日,长春金融市场就产生了反响,各商铺抛售官帖,回收现银以及羌贴,或者是购入货物。

银价随之大涨,每两要官贴五吊八九百之多,羌帖涨至五吊二百。如此之下,整个吉林省的官帖“在商界信用渐薄”,“碍难行使”,如果有人持官帖购买商品,一般会被商家“婉词拒绝”,是不售货给来者的。

当时的长春城乡“人民大形惊慌”,而且谣言四起,比如说南京、开封也被革命党攻下,市面更加惊恐了。

至0月16日晚,各处汇兑竟至不通。及至0月17日,官帖已是无人过问,也无法进入银市进行交易,“几成废纸”。各商铺都是异常焦灼,想方设法地“回收银货”。

当时的长春设有银市,“系以俄票为准,每月三结帐”。

平时银市每日交易量不过50万羌帖,但听到武昌起义事件后,银市每天交易量暴增,0月13日及增至六十万,二十三日10月14日增至七十万,二十四日10月15日这天,竟高达170万,3天时间增长了300左右,可见当时社会的惶恐程度。

除了官帖,大清银行在长春开设的分号,也受到挤兑,各国商户皆持大清纸币,赴该行换取现银。

短短一周的时间,兑出现钱达20万两白银左右。为了应付这种局面,给商民等以安定的感觉,奉天造币分厂每天加班加点铸造小洋达五万元,“以济市面”。在全东北各城镇,长春和营口是当时东北的两大金融中心,而挤兑最猛烈的,也是这两个城市。

到0月日,天津、奉天“来电发表,长春市场听到南京、开封并没有被革命党占领,长春市场才稍稍活动,长春的大清银行分号才始获清闲”。

这时的东北地区各级官署,也是一切惊慌。起义发生时,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正好巡阅吉江两省,“未暇遍阅”,即在二十四日10月15日早六点,从哈市坐火车一路南下,在长春直接换车前往奉天。

回到奉天后,他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并派人至上海、北京等地打探消息,还封禁了最先发布起义消息的大中公报。此后他用缓兵之计,驱逐了革命党力量,并极力主张成立奉天保安会,作为维护清朝统治镇压革命的工具。

在吉林,巡抚陈昭常也采取措施,下令驻长春、哈尔滨、延吉、珲春的四路兵备道“亦应防患于未然,仰即密饬所属府厅州县,督饬游巡队以及正备兵,严密防范。

遇有形迹可疑之人,即行盘诘,若得乱党确据,讯明请示核办。”长春知府何厚琦面对惊慌的人们,只能贴出告示说:“武昌失守固为不虚,而各报所传之开封失守、保定亦危、京师戒严,并未奉到明文,实属子虚”。

他还要求士、农、工、商各界都要照常守业,不要大惊小怪;并威胁说,再有人传造谣言,以乱人心,如果查出,立即从重惩办。

当时的长春巡警局警务长康槩正乡下“整顿常预两警”,听到武昌起义“各省戒严”的消息,唯恐“城厢地面人心慌惧”,土匪借机生事,于是事情还没办完,就折返长春,对城内加强巡查。

因为银价涨高,银市吃紧,“各粮商相率高抬粮价”,小米每斗涨至八吊多,粳米每斗竟值十五吊多。为了平定粮价,何厚琦又下令,自0月14日开始,“禁止运粮出境。”

驻长春的西南路道孟秉初也非常焦虑,立即下令刷印许多“各地安靖实信、传单”,派差役按户分送;

针对停止的“俄币银市”,又下令开办;还规定,凡是官银号不能换付的四万五千两银票,“由大清银行代为垫换”,几条措施下来,长春市面才有所安静。

清朝末年的东北革命力量,相对来说,只有奉天的强大一些,其中以第二十镇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奉天进行过驱赵运动并谋求奉天独立,奉天省各地的革命党人曾多次组织起义,但被反动势力所绞杀,多人牺牲。而吉林和黑龙江的革命势力,则是人单势孤,力量不足,根本没法形成浩大的革

以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为首的东三省官僚体系,牢牢地掌握了东北政权,控制了时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