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快速的原路返回。
半山腰,宴子月三人已经捡了很大一堆干柴,目测最起码也够宴家他们一家烧半个月了。宴子月的背篓里也挖了小半篓野菜了,这一趟上来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宴子皓用宴子月他们带来的绳子把柴捆成一捆,然后一行人快速的朝山下走去。
此时已经酉时,太阳已经快要落山,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
宴父宴母和宴二郎还在田里干活,宴二郎一直注意着山上的情况,这时候看见宴子皓和陆青冉他们几人的身影,开心的说道。
“爹、娘,大哥大嫂他们下来了。”
闻言,宴父和宴母抬头望过去,就看见宴子皓拖着一大捆柴快步向他们走来。
宴母:“大郎,打了这么多柴呀,看着够家里烧半个月了。”
宴子皓:“都是三妹她们捡的,娘,我和冉冉还要再去一趟镇上,晚饭你们先吃。”
“还要去镇上?什么事这么急,天快黑了,不能等明天吗?”宴母不解的问道。
宴子皓:“嗯,有点急,我们很快就回来。”
“好,快去快回,要是有牛车就坐牛车去吧!”宴母叮嘱道。
宴子皓:“好,我知道了。”
回家放下东西,宴子皓和陆青冉就急匆匆的出门去了。走到村口,赶车的大爷刚刚走出五十米远,两人赶紧快走几步。
“是你们呀?早上不是才去了镇上吗?这是有什么急事?”赶车的大爷等他们坐上车,这才随意的问道。
赶车的大爷姓王,之前住在距离这里100多里地的王家凹,王家凹也属于竹山镇,那里交通不便,村民也大多穷的叮当响,王大爷的儿子在深山里巧合救了一个人,那人为了感谢他给了他二十两银子作为报答,后来王大爷一家就搬迁到了陆家村。
宴子皓:“嗯,有点急事。”
到了竹山镇,两人直奔济世堂。
济世堂是竹山镇唯一的一家药铺,里面的药材价格公道,在竹山镇口碑很好。
走进济世堂,一排排的药材柜便映入眼帘。
“两位看病还是抓药呀?”一个小药童看见宴子皓和陆青冉进来,连忙上前问道。
宴子皓:“你们掌柜的在吗?我们找他。”
“在,我们掌柜的在后面呢,两位稍等,我去叫。”小药童说道。
说完,小药童就转身快速朝济世堂的后院走去。不一会儿小药童就回来了,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年过五旬的老者。
老者中等身材,略显瘦削,一双眼睛却明亮而锐利,透露出一股精明之气。身穿一身灰色的长袍,朴素而整洁。虽然年纪有些大,但他的身体却非常健康,没有一点老态龙钟的感觉。他走起路来步伐稳健,给人一种精力充沛的印象。
小药童:“两位,这就是我们的掌柜的,也是我们济世堂最好的大夫,大家都叫他‘李掌柜或者李大夫’”。
宴子皓:“李掌柜好。”
“不知两位找老夫何事?”李掌柜问道。
宴子皓:“李掌柜,不知咱们药铺收不收药材,我们夫妇刚在山上挖的。”
“收,是什么药材,我先看看品质。”
宴子皓把用一块布包着的人参拿出来,打开一个角让老者察看,瞬间,老者的眼睛就亮了。
看了看周围,药铺现在并没有什么人,说道:“老夫没看错的话,应该是人参吧!看样子应该差不多有二十年了,你们的运气还真是好,老夫出二十五两,两位觉得怎么样?”
陆青冉不知道这个价钱合不合适,看向宴子皓,还不待开口,小药童便说道:“两位,我们济世堂价格是最公道的,你们可以出去打听打听,这个价格肯定不亏。”
陆青冉和宴子皓对视一眼,宴子皓说道:“可以。”
25两银子分成了一个十两、两个五两的,四个一两的,最后一两则是一文一文的铜钱。
这是宴子皓第一次拿这么多钱,沉甸甸的钱袋子让他觉得好似在做梦一般。出了济世堂,宴子皓把钱袋子递到陆青冉身前。
陆青冉虽然不爱看小说,但她也知道,在古代,家里的银钱都是要上交的,宴家现在是宴父宴母当家,这银子按理是要交给宴母的。
不等她说话,宴子皓便说道:“这是你挖到的人参,银钱你自己拿着。”
陆青冉:“不用交给娘吗?”
宴子皓:“不用。”
既然宴子皓这么说,陆青冉也不客气,接过钱袋子,把那零散的一串铜钱拿出来递给宴子皓,剩下的直接用意念收进空间里去了,这世上,没有哪里是比她的空间还安全的了。
陆青冉:“现在有钱了,我们买点米和肉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