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科幻灵异>大国院士> 第五百五十三章:威腾和德利涅的联手

第五百五十三章:威腾和德利涅的联手(1 / 2)

在徐川思索着如何统一强电的时候,学术界已经因为他扔到arxiv上的论文彻底炸开了锅。

那挂在arxiv上的论文,犹如亚马逊雨林的蝴蝶一般,轻轻地扇动了一下翅膀,就在全世界都掀起了剧烈的风暴。

对于数学界和物理学界的学者们来说,即便是心中早已经有所准备,早已经预测到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的剩余部分很快就会被解决。

但当真正看到那篇论文的时候,不少人依旧是被震撼到了。

快!

实在是太快了!

从五月下旬的《杨-米尔斯方程解的存在性与解的证明》发布到现在,时间仅仅过去了还不到两个月,质量间隙猜想的部分,就公开出来了。

面对着这篇论文,哪怕是最为顶尖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亦控制不住内心的震惊。

当然,他们震惊的,不仅仅是对方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解决剩下的质量间隙难题,还有论文中包含的庞大知识量以及在解决质量间隙这个问题时所使用的理论和想法。

通过对流行进行高维的扭转,构建了一个规范量子场从而构造出几何对称自发破缺或真空破缺的无限平面度量空间,并找到了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难题中那个质量为的粒子是存在的。

一条并不算是很巧妙的思路,毕竟在物理学界,物理学家们早就通过时空流形上的标量场推算出了那个粒子的质量,并且计算机模拟结果也基本吻合。

学术界唯一没能完成的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对其进行解释。

当然,这并不代表这篇论文就很普通。

事实上它依旧是学术界的宝藏,尤其是在整个思路中使用的数学技巧,简直精妙至极。

通过对流形的变化,引入维度的概念,从而在不同维度不同时空中不同点上的量子场做不同的变换。

再辅以耦合常数的量纲非负的要求和洛伦兹不变的要求,那么,无论这个对称性是否自发破缺,这个体系中的质量为的粒子必然是存在的。

对于物理学界而言,这就是从基本粒子的客观存在性逻辑推理出的新数学新观念,它现实存在性并可行。

而根据这一物理上和数学上的新观念,物理学界在未来将能能够发现更多新的基本粒子,进一步证实这种动量规范场的真实存在性。

甚至,有机会藉此找到通向大统一理论的路径与方法!

金陵,南大的校园中,在将相关的论文上传后arxiv上后,徐川就一直坐在办公桌后思索着如何统一强相互作用与电弱理论。

时间一点的过去,眨眼间就到了正午,正当他准备放下手中的研究去吃午饭的时候,办公室的大门忽然被人急促的敲响了。

抬头看去,陈正平和南大物院的院长俞勇望一起走了进来。

“导师,俞院长,你们怎么来了。”看到两人,徐川笑着站起身打了个招呼。

“arxiv预印本网站上的那篇论文,是你发的?”俞勇望快速的问道。

闻言,徐川笑了笑,开口道“你是说质量间隙的那篇?”

“对!”

徐川还未回答,一旁,陈正平就插口道“除了他还能有谁,除了他谁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质量间隙的证明,老俞你这问的一点意思都没有的。”

一旁,俞勇望笑着道“我这不是太震惊了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前后解决掉杨-米尔斯方程的解证明和质量间隙难题,这你让我不问一下,确认一下,我真的不敢相信。”

徐川笑了笑,道“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已,杨-米尔斯方程的解和质量间隙的存在都可以通过流形的构造与可微结构的不变性耦合子进行处理。”

“而且从问题上来说,解决质量间隙难题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出粒子的质量,只需要证明它存在就足够了。”

听到这话,陈正平看了一眼自徐川,嘴角忍不住抽了一下。

这话说的,给人的感觉简单至极,像是随随便便来个人都能做到一样。

但实际上简单吗?

不可能的。

如果质量间隙问题真要那么容易解决,为啥近百年来都没有人能做到?

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难题可不是什么冷门领域,它不仅不冷门,而且还是理论物理学界前沿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基于杨-米尔斯方程而建立标准模型为物理学界带来了无数的宝藏,因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学者亦超过了两位数。

但几十年的时间,无数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前仆后继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很显然,它的难度远不止徐川说的那么容易。

不过这个点,他也没心思去想这些,关于质量间隙的论文,他已经看过了,脑海中却依旧有着繁多的问题。

深吸了口气,陈正平开口问道“关于质量间隙的量子性质,你是怎么解释的?”

这个问题是杨-米尔斯场论的关键,是它能否成功解释强相互作用的核心,也是他在论文中没弄懂的地方。

听到这个问题,徐川笑了笑,站起身从墙角中拖出来了一面黑板,一边写,一边解释道

“在量子力学中,我们通常将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视为作用在一个&nbp;hibert空间的非交换算子,而场则用来描述很多自然现象。”

“例如麦克斯韦方程中的电场和磁场,爱因斯坦方程中的引力场等等。但在规范理论中的规范势中,数学上描述为主从上的联络,与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有密切”

在徐川和陈正平讲解着质量间隙论文中的一些难题时,他上传到arxiv预印本网站上的论文,也正在学术界发酵着。

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随着米国的插手,ern的理事会暂停与华国的合作,h-h高亮度强子对撞机的升级重启,这里倒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在中心大厦前的道路上,两名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员手中捏着一些会议资料,一边闲聊着一边走向了不远处的咖啡馆,似乎是准备去喝个下午茶。

聊着,两人的话题转移到了已经开工进行升级的h强子对撞机上。

“你说h这次升级后,能找到暗物质吗?”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华国那边先找到也有可能?”

“不会吧,不是说那边的对撞机现在还没开始修建吗?h的升级已经开始了,难道ern还会比华国慢?”

闻言,身边的同伴笑了笑,开口道“我的朋友,探索那些超出标准模型的东西可不是光有对撞机就能够的,那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对其有着最详细的了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