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一行欲要离开。此时,只见观世音菩萨一身白衣净服,手执拂尘,雍容华贵,在缕缕香火中端坐庙堂之上。
在民间,除了广泛流传着佛教的美丽传说和神话故事外,千百年来,还流传着一个与观世音菩萨有关的的动人传说。
话说我们中国的宗教,向来分为儒、释、道三大支派。三教之中,除了儒教、道教是中国本部所创始,释教却是由西域传入的。因为它拿觉世度人为宗旨,信仰的人,也就不少,势力也与儒教、道教鼎足而三,一直流传到现在,依然保持着它的地位。
在佛家的区分,把全世界划成四大部洲,称为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中国,属于南瞻部洲。南瞻部洲有四座名山,号称佛国。这四座山就是九华、五台、峨嵋、普陀。管领这四座山的就是卢仁善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四位大士。故九华礼卢仁善,称为大行,五台礼文殊,称为大智,峨嵋礼普贤,称为大勇,普陀礼观音,称为大慈,领域也是很分明的。
在这四位大士里边,最受一般人所敬礼的,无疑的要首推观世音菩萨。因为我们若然在人群中提起她的法号,不论是老幼妇孺都晓,差不多人人的脑海里,都深深地嵌着一尊观世音菩萨的法像。
这种普遍的敬礼,是观音法力所感化所造成的。
观音的宗旨,是要使世人大彻大悟,共登觉岸。照《法华经》上说:”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
看了上过这句话,就可以知道世尊的宗旨。
在民间,观世音在西方与中华大地也流传一段密不可分之旷世奇缘。
岁月的小舟从远古漂来,在历史的长河里漂呀漂呀,停泊在周朝末年。
中原列国,互相征伐,刀兵相乘,连结不解,正闹得人无安枕,野无净土。那时西方兴林国却正值承平之世,端的风调雨顺,国泰安民。
讲起这个兴林国,在西域诸国中,可称是巍然独立的大国,领导各邦。但因地势关系,与中原素来不通往来,双方隔绝.这也只为两国中间,隔着一座须弥山。
这一座山,高可按天,广袤数千里,横亘在西北高原上,好似天生的界限一般。
在当时,交通不便,中原人虽知道有这座名山,只因为此山幽深险阻,气候又异常寒冷,山上的积雪,就是盛暑的天气,也一般地不会融化,终于没人敢去冒险西行。
那兴林国在当时信息是闭塞的,自然不会与中国相通了。
这兴林国在西方诸部落中,历史最为久远,开化也比较早些,又占着三万六千里的国土,几十万人民,自然雄长一世,惟我独尊,各小部落不容不臣服了。
兴林国的国王姓何名伽,因定年号为妙庄,而被称为妙庄王。
何伽并不是子续父位的皇帝,而是个智勇双全的文武全才。赛马场上他屡次夺魁,张弓搭箭,他百步穿杨,舞文弄墨,他“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手提羊毫便是笔下生花。年方十八便因才华盖世而威震兴林;二十刚满已被推选为兴林国国君。
他统领臣民数千万之众,所辖国土千里之广。王后宝茵王后芳名宝茵与妙庄王同寿。
兴林国地处碎叶国之北,因竹林茂盛而得名。那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土地肥沃臣民勤奋。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山清水秀,人寿年丰,百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