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说道:“就是你们的太祖高皇帝。”
说完萧然就离开了,徒留朱厚照自己对这个消息震惊不已。
正德十五年。
豹房。
萧然突然出现,给正在看书的朱元璋吓了一跳。
“你小子!成天神出鬼没的!”
萧然嘿嘿一笑,“大姨夫,您还没习惯啊。”
朱元璋摇了摇头,“习惯不了,这谁能习惯啊,对了,朱厚照那小子怎么样了?”
萧然说道:“大约一旬,不到两旬就能回来了,期间也可以先回来,等到要治疗的时候再过去就是了。”
其实萧然觉得,在这边养病比在医院好多了,虽然说医院消毒什么的,但是人来人往的,病菌也不少,最重要的是,古代空气好啊。
朱元璋也没细问,“总归你比咱知道的多,听你的。”
萧然说道:“既然听我的,那要不要听听我刚才想起来的一个人?”
这让朱元璋来了兴趣,“何人竟然能被你放在心上啊?”
萧然说道:“这人可不一般,之前提到朱宸濠造反,最终被王守仁拿下的事情,你可还记得?”
朱元璋点点头,“自然是记得的,怎么,这人莫非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萧然点头,“那特殊的地方可就多了,后世对他的评价都是‘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诸如此类的评价,你说这人厉不厉害。”
朱元璋将自己手中刚才看着的书随手一放,“你说的可是真的?”
萧然点头,“自然是真的,这人可是真的厉害,他提出来的学说和想法,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看着萧然对王阳明的赞赏,朱元璋说道:“经你这么一说,咱倒是有点好奇了,这究竟是怎么个人,不但你推崇,还能在后世获得那么高的评价。”
萧然说道:“王阳明的思想,是心学,可以说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他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
“而这也不是他光在脑子里面瞎想的,他是真的试过。”
朱元璋疑惑,“他试过,怎么试?”
萧然说道:“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于是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朱元璋没忍住,被刚喝下去的水呛了一下。
“咳咳咳!他,他倒是执着。”
萧然说道:“自然是因为有这样追求真理的心,才能真正的有所感悟。”
朱元璋点点头,“你说的有理。”
萧然继续说道:“这个时候王阳明只是对‘格物致知’有所怀疑,但是真正让他悟道的,还是因为他的被贬。”
朱元璋此时对王阳明倒是有了一丝奇异的感觉,“因为被贬而有所感悟,倒是奇人也,他这悟道,悟出来的是什么?”
萧然说道:“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
“那就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话也是和程朱理学反着来的,程朱理学不是认为‘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吗?但是王阳明突然有所感悟,他觉得,圣人之道,应该只在他自己。”
朱元璋听得不是很明白,便问道:“这个‘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具体是何解啊?”
萧然说道:“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寻求道理,内心具足一切,无需外求,从外部寻找事物的道理是错误的。”
朱元璋懂了,“凡事靠自己?”
萧然摇了摇头,“是也不是,因为他说对的不是‘事’,而是‘道’,也就是说,想要成为圣人,应当内心自省,而这也是他所说的‘致良知’的由来。”
朱元璋思索了一番,发现确实是有道理的,刚想要再问,就听萧然说道:“千万别再问了。”
看着萧然一脸恳求的样子,朱元璋感到有些好笑。
“你这是怎怎么了?”朱元璋问道,“刚才不是还说的好好的吗?”
萧然叹息一声,“大姨夫啊,是你听得好好的吧,我都快累死了,这些学说太高深了,我哪懂那么多啊!”
朱元璋并不相信,“你刚才说的不是就挺好的吗?”
萧然苦笑一声,“某度一下,你就知道。”
朱元璋疑惑,“什么.某度?”
萧然干脆直接摆烂,“就是查资料查到的,这哪里是我自己理解出来的,我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者。”
说到这,朱元璋也明白了,合着就是知道一些,但知道的不多呗。
他故意问道:“那你怎么不继续搬了?”
萧然整个人瘫在桌子上,“搬不动了,太累了,我觉得我的脑子已经不转了。”
见萧然一脸的生无可恋,朱元璋也不故意逗他了,而是问道:“既然你也并不十分清楚,怎么还和咱说啊!”
萧然摊手,“我说王阳明,是真的觉得这人厉害,他的‘致良知’,就是说人要遵循自己的良知来做事,‘知行合一’就更好理解了,你知道的和你的行为要一致,这个都是很好理解的。”
“但是让我解释他的那些根源,可是有点为难我了。”
朱元璋只能摆手说道:“好好好,咱不问就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