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众人回到泉州,谭聪他们第一次看到了海舶木兰舟。
<divclass="contentadv">蒲寿庚家的海舶木兰舟购自十几年前,赵与芮还没有登基时,已经算是比较老久。
整船能载六七百人,结构坚固,他在波斯湾航行时,因船体太大,只能泊于今依朗南部曼特河口的士拉夫港,货物须换小船才能向西航至幼发拉底河口。
由于搭乘木兰舟安全,许多到中国的阿拉伯商人宁肯囤货等待此舶转送,回国时则常乘木兰舟至南印度,而后换乘阿拉伯木船。
但现在他也有缺点,逆风非常慢,所以想横跨大西洋,必须得加三角帆。
蒲寿庚一面向泉州市舶司定购最新的尖底三千料大海船,同时让其帮忙改造他的木兰舟。
泉州市舶司也根据皇帝的旨意,优先将最新打造出来的新海船卖给蒲寿庚两艘。
蒲寿庚的船队就三艘船,两艘新船,一艘老的木兰舟。
历史上蒲寿庚家僮数千,但这回肯定没有数千,他也没打算带这么多人。
船上人越多,耗粮越大。
木兰舟他只带一百人,另两艘三千料海外,除了三十多名水手外,另外带了二十多人。
同时他根据皇帝建议,在船上允许带上家属女人,另外没有家属女人的,他想办法买了十几个女人带上船。
三艘船加起来,共男子一百十二,女人八十六,两百人左右。
对于他的大船来说,人带少了,带货量就可以增加,他不需要带货物,那就是带足够多的淡水和粮食,还有土豆,黄豆,茶叶,菜干。
出发前十几天,蒲寿庚天天带着谭聪他们研究路线,按皇帝赵与芮的建议,前面三分之二的行程相当安全,可以沿着海岸线走,后世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沿着海岸线走的,所以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难的是最后从非洲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这段时间最窄的七八千里,最宽的有一万多里。
此时全世界除了大宋带有三角帆,纵横帆齐全的多桅两帆尖底船外,其余的国家的船想横渡非常难,一是速度不够快,二是难以抗巨大的风浪。
在大宋尖底两帆船出来之前,最快的海船在顺风时时速也就在八里到十里之间。
这一万多里全顺风,就得开近两个月。
一旦遇到逆风,搞不好开半年都看不到有陆地。
可以说除了能装一年粮食的木兰舟外,其他船到了这边只有死路一条。
但木兰舟又是出名的慢,蒲寿庚若是不改装上面桅帆,全顺风估计也得开三四个月,逆风估计得开一年。
这中间遇到几个大暴风大暴雨的,那就真的很危险了。
所以蒲寿庚得尽量减少横渡大西洋的时间,这段时间越快越好,得算着时间,在顺风时间多数时通过。
他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木兰舟太慢,但负重大,可以带大量食物,其他船快,但负重远远不如木兰舟。
为了解决木兰舟太慢的弱点,他请朝廷官办船厂帮其改造成多桅双帆,然后消减了一些不必要的部件,减少船体本身的重,用增加物货来增加全重,同样可以保持稳定性。
他还在木兰舟上加了勾索,横渡大西洋时,打算把三艘船连在一起。
由前面比较快的船在前面拉动,一旦遇到暴风天气,可以视情况来决定断来断绳索。
因为有时候在风暴中,你抱成一团比较安全,但有时候在风暴中不能抱团,会一起沉。
这需要看当时的情况来判定。
蒲寿庚做了多种预算,然最重要的就是缩小横渡大西洋的距离。
赵与芮肯定不知道哪边宽哪窄,他自己画的地图也有较大的误差,蒲寿庚也只能随机挑个地方横渡大西洋,而且得尽量往西北方向。
因为巴西在南美洲的右上角,橡胶树也集中在亚马逊河一带。
蒲寿庚还是相当认真,一路研究如何走,怎么补给淡水,最后在哪横渡大西洋,万一走错了,只要往北就行,然后还要找亚马逊河,但这条河怎么找?
太难了,谭聪他们听着都觉得难,跑几万里到另一个陌生的大陆,然后寻找一条河,河边上有橡胶树,然后取下种子再带回来。
听听都觉得难,可蒲寿庚居然挺兴奋的,一点也不觉得难。
元贞七年一月,在准备了好长一段时间,并在泉州过完新年后,蒲寿庚带着两百多人的船队,装满着可以用一年多的物资,浩浩荡荡的从泉州冲进南海。
与他同行的还有来自波斯的商人阿里代依。
阿里代依会派人带着他一路到波斯,但两人船队速度不会一样,所以后面可能不会一起到。
他们自泉州出发后,按一般商人的行程,要么沿福广海岸线走,要么从大员走。
但这次他们故意要试长途海路,所以一路马不停蹄,直奔汉州,中间没有任何停靠,一路航行了两千多里。
中间有顺风有逆风,大概用了十天不到的时间,他们的船队出现在汉州城(马尼拉城)附近的汉州湾。
随行的阿里代依非常震惊,因为他的船比较慢,根本跟不上。
蒲寿庚三艘船分别取名为泉州号、美洲号、橡胶号(木兰舟)。
出泉州的时候是阿里代依在前面,第一天就被蒲寿庚的船反超了,后面阿里代依一路急追,蒲寿庚让橡胶号在后面慢慢带着阿里代依的船队。
泉州号和美洲号到了马尼拉城三天后,橡胶号和阿里代依的船队才到。
波斯商人阿里代依和蒲寿庚已经做了好几年的生意,现在才发现蒲寿庚的船帆与众不同。
其实这几年大宋的官方船队也一直在跑波斯大员,大员到日本和高丽这些路线。
大宋船只比较快,很多商人已经发现。
但大宋国内不准民间造三角帆,而且三角帆还得和桅和方帆搭配,如何搭配,也有说法,朝廷是经过无数次试验的,所以有些民间小船厂就算敢偷偷打造,也很难试航搭配,万一在半路上被抓到,可是要诛满门的。
民间没能盛行,除了防止被波斯等海外国家学去,也是因为朝廷船快,在商路上能保持优势,在水师上更是遥遥领先。
蒲寿庚没历史上的发达也是因为大量的生意被朝廷的船队做了,朝廷的船队又快,载重又多,还非常安全,所以他生意做不大,只能靠这次搏命来搏出头。
这次和阿里代依一起到汉州城后,阿里代依要求到他的船上看看三角帆。
蒲寿庚想了想后,还是同意了。
他离宫前,皇帝赵与芮也是和他谈过这事,三角帆已经出来快八年了,朝廷成熟运用也有六七年。
民间很多人都知道,只是不敢用,但海外已经有人在仿效,用不了多久,越来越多的海外夷番的船都会学到。
这玩意是守不住的,所以蒲寿庚也不再保密,让阿里代依上船看他的帆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