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县学如今只收那么些学生,而朝阳县穷困,无法让更多的孩子学习;本官考虑许久,觉得该让朝阳县更多的孩子入学,不说让他们科举入仕,学一门手艺也是好的。”
“朝阳县正逢百废待兴之时,匠人、手艺人紧缺;若是多培养一些出来,百姓们家中有了固定收入,生活自然会得到改善。而且,都去种田了,经济无法提升起来;所以,本官便想问问教谕可愿改革县学,在现有的课程上,再开一些其他手艺班。”
“如刺绣、木工,聘请大师傅,和各种各样的手艺人来做先生;为朝阳县输出一批手艺人,您觉得呢?”
南明陷入沉思,在明婳以为他不会答应的时候,他开了口,“县令大人是位好官,这些日子下官看着大人一步步走来;为百姓们做的都是实事,下官相信您是真想推动改造朝阳县。可是,手艺人多了就不值钱了,那些有手艺的人没几个愿意交给别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呀。”
“这你不用担心,县衙发出公告,再请大师傅们配合;问题不大,至于愿不愿意教真正的手艺功夫,那就看学生们的能耐了。也算是为他们制造一个接触更多年轻人的机会,择徒范围更广了,你觉得呢?”
南明:他不觉得啊!
人家大师傅不稀罕徒弟。
“大人,要不您再考虑考虑?”
明婳道:“本官知道教谕的意思,奈何,此事不得不做;一个县城的繁荣,不是一两个人,甚至是十几个人能做到的,需要的是全县百姓团结一致。”
“何其难!”他不想泼凉水,但,人性自私。
人心隔肚皮呐。
“教谕可愿?”难不难的,不做谁也不知道能否成功。
南明摇头,“不是下官不愿,而是县学地方有限,而且学生太多对于读书入仕的学子来说不方便;大人不妨重新选择一块地修建一所专门传授各种手艺的书院,与县学不冲突又好管理。”
明婳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南明不自在的挪开了视线。
明婳没打算为难他,也是没必要,“你说的有道理,可是修建技术学院的银子从哪儿来?”
“.”
大人真狗。
南明无奈道:“大人,反正您已经薅了商户的羊毛,不如再薅一回?或者让百姓们凑一凑钱;最后不也是他们受益嘛!大不了书院建立后承诺捐钱的人家一家一个名额。”
那得修多大去了?整个县城多少家庭,这位教谕心里没点数吗?
“那这事儿就交给教谕了,教谕主管教学,想来是有经验的;地方也不用特意去选多好的,就选在县学旁边就成,那不是还有一大块儿空地嘛!刚好够用,修建好后教谕管理起来也方便。”想让她再出头,送他一个狗头.jpeg。
南明:.
大人小小年纪,上哪儿学来的腹黑焉儿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