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想得很好,但最终,她只是封了个齐妃,虽说名义上在熹妃钮钴禄氏之上,但对李氏来说,这简直是个羞辱。尤其,苏茵后来居上,被封为贵妃,愈发叫李氏心中不甘起来。
但雍正一点也没有跟李氏解释的意思,他能怎么说?说你几个孩子都没养活,弘时资质也有些平庸?说自己才登基,不打算现在就立下储君?
李氏满心怨恨没处发泄,只能叫弘时要上进,要不然,都对不起她受到的委屈。
康熙当年就是个端水大师,他前脚叫弘历进宫读书,后脚想到雍王府还有个年纪不小的阿哥,就顺手给弘时指了婚,指的是尚书席尔达的女儿,董鄂氏,这可是八旗里头的大族,光是皇子福晋就出了几个,可见人丁兴旺。一个庶出的皇孙,能有
这样的婚事,也算是康熙一片慈心了!
原本李氏和弘时很满意这门婚事,但到了如今,弘时成了皇子,忽然觉得这门婚事有些不足。毕竟,满人重视的是军功,席尔达却是满人里头的文官,家里也无爵位佐领,这婚事就是看起来体面,但没有太多实惠。
只是,这是康熙当年指的婚,弘时又已经完婚了,自然不能再反悔,李氏就开始琢磨着,等出了孝,再给弘时找个家世好的侧福晋。
李氏再多的心思,也是无用,雍正现在根本顾不得这些。雍正登基之后,面临的局势就非常糟糕。为了安抚八阿哥一系,他捏着鼻子封这位做了廉亲王,为了制衡,又将被圈禁的十三阿哥放了出来,封为怡亲王。而对自己的亲弟弟,他却是表
露出了翻脸不认人的姿态。
也是十四阿哥自己不识时务,既然自家亲哥已经登基,那低个头也就罢了,偏生他就是不肯,硬是觉得原本这个皇位应该是自己的,回来就跟雍正大吵了一架。别说他现在已经是皇帝了,就算不是皇帝的时候,这位也从来不是什么心胸宽广
的。雍正气恼之下,便表示大将军王不是正经的封号,他本质上就是个皇子,你之前没赶回来见先帝最后一面,那就去给先帝守陵吧!
宫里头德妃原本心里头就各种不爽,如今见雍正这般做派,更是气得厉害。之前一帮人各种劝,她才算是接受了仁寿太后的徽号,饶是如此,她还死活不肯迁宫,依旧住在永和宫里头。
已经升职成太后的德妃是个犟脾气,这个脾气她所出的两个儿子也是差不多,她这边死扛着,雍正这边干脆也死扛着。你不接受我这个做儿子的好意,那么,没关系,只要别人知道我孝顺就行。
因此,雍正这边那叫一个大张旗鼓,你不是身体不舒服吗?那我就天天早晚过去请安,亲尝汤药。我大多数时间得放在朝政上,但我还有一帮妻妾呢,皇后贵妃她们都可以替我过去孝顺你,看谁更能熬!
太后这下子是被架起来了,宫里头如今的人手都被换了一遍,之前雍正以为先帝祈福的名头,将宫里的宫人放出去了一大批,连着永和宫里的人也换了一茬。宫人们都明白,皇宫里的主人其实是皇帝,太后什么的,皇帝尊重,那就是太后,皇
帝不尊重,这个太后还不如个牌匾。就像是康熙虽说是孝庄文皇后一手扶持起来的,但等到康熙平定三藩,腰杆子硬了之后,孝庄文皇后也只能老老实实在慈宁宫做个吉祥物,蒙古或者说是科尔沁,在紫禁城再也没了多少影响力。
雍正这边做出一分来,一帮宫人就能说出十分,今儿雍正端了药伺候太后喝下,那边一众宫人就吹得像是雍正自己割肉救亲了一样。
太后本来心里就不爽,如今愈发不爽起来。她折腾不了雍正,就开始折腾雍正的后妃。横竖每日里皇后都要带着一干嫔妃过来请安伺候,因此,她就开始左右挑剔。
苏茵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因为太后听说自家小儿子之所以没能及时赶回来,是年羹尧从中作梗,年羹尧远在数千里之外,太后管不了,但苏茵就在她眼皮子底下。
因此,隔了几日,太后就开始什么都使唤苏茵去做,叫苏茵帮着煎药,然后又叫苏茵来伺候,今儿个说药烫了,明儿个就说药冷了。
弄得原本看苏茵不顺眼的李氏都有些可怜起她来。
苏茵这边,却一直一副逆来顺受的模样,太后各种吹毛求疵,放在苏茵这里,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却没想到,苏茵想的是人死为大,太后这样子也活不了多久了,自己就当是看在死人份上了。何况,许多事情名义上是她做,实际上也是
她身边的宫人在做。煎药这种事情,她就是个坐在一边的监工,等着宫人将药吹得差不多了,她再捧着托盘过去就行。
太后又不像是那等乡野泼妇,直接就对着苏茵大吼大叫,揪头发抓脸,就是口头上占点便宜而已。
苏茵这会儿身子也愈发沉重起来,之前哭灵期间,她偷偷摸摸吃点肉铺奶皮子,回去之后,不能吃肉食,那就鸡蛋豆腐翻着花样做,雍正和皇后也肯给她行方便,她这边的份例里头就多出了不少洞子菜,从搬进翊坤宫开始,她餐桌上就没少过
各种绿叶菜。
有着充足的营养,回去之后,苏茵还要做点瑜伽之类的运动好强健身体,再有太医时刻紧盯着她这一胎的情况,她也就坚持下来了。在永和宫那点子事情,对她来说,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太后每日里跟儿子媳妇怄气,又担心小儿子的情况,每每不思饮食,雍正也不怕别人说他不孝顺,反而对外说太后对先帝情深义重,自先帝驾崩之后,就哀痛欲绝,每每都要自己和一众后妃苦苦相劝,才勉力吃上几口。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
宫里宫外对此都是异口同声。
廉亲王一党倒是想要借题发挥,结果后脚宫里头就传出各种宫闱秘闻出来,比如说宜太妃和郭贵人虽然是姐妹,却是一直不和,九贝子其实是郭贵人所出,所以一直不怎么为宜太妃所喜。郭贵人觉得宜太妃夺了她的孩子,后来就对十一阿哥下
了毒手;惠太妃私底下骂廉亲王是白眼狼,当初廉亲王养在惠太妃身边,却借此哄了直郡王;良妃其实是被廉亲王逼死的,先帝说廉亲王是辛者库贱妇所出,廉亲王回头就跟良妃大吵了一架,之后良妃便绝食自尽了……………
这些消息似真似假,里头还夹杂着一些宫闱艳史,比如说宜太妃当年为了固宠,叫守寡的亲姐姐一起入宫,结果后来反倒是郭贵人讨了先帝欢心,宜太妃因此后悔,姐妹从此反目,还有良妃一开始仅仅是宫女出身,并非内务府秀女,结果却在
给乾清宫送衣裳的时候故意打扮露脸,这才得了先帝青眼。说这些人甚至将良妃当时穿的什么衣裳,戴了什么首饰,都编排得明明白白,反正就是后来先帝觉得良妃心思诡谲,便不再宠幸。
廉亲王听说这些谣传之后,只气得吐血,他何曾嫌弃过生母,他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让生母面上有光吗?
四月之后,苏茵月份大了,便不再往永和宫去,而是留在翊坤宫专心养胎,太后那边折腾不了苏茵,就开始折腾有儿子的齐妃和熹妃,只弄得两人恨不得画圈圈诅咒太后赶紧去死。
太后到死都没有再见到小儿子一面,还被雍正拿来刷了一把孝顺的名声,在雍正的剧本里头,太后就差不多是为先帝殉死的,不干两个儿子的事情。
倒霉的老十四直到太后薨逝之后好几天,才在皇陵收到消息,雍正也不许他回去奔丧,先是加封他为恂郡王,又叫他继续留在皇陵,反正太后也是要跟先帝合葬的,你在那边等着吧,到时候正好一起守陵。
打一棒子给一甜枣,被困在皇陵的老十四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做形势比人强,他自以为自己有统帅千军万马的本事,但是如今就是笼中之鸟,被身边名义上是来伺候他的人死死盯着,都走不出皇陵一里地。
而青海那边,年羹尧却是顺利掌握住了兵权,他之前得了雍正的暗示之后,就已经开始准备起来,私底下已经收买了老十四手底下不少将领,等着老十四前脚一走,他就开始以雍正的名义劳军,顺利接手了兵权。
之前苏茵送给他的那些兵法,他一开始没当回事,年家在大明的时候,其实也勉强算是辽东将门中的一员,当然,只是中下层而已,但那会儿,辽东那边流传的纪效新书之类的,年家后来也传了下来,年羹尧年轻的时候就看过。他自然明白,
兵法这种东西,其实是时移世易,像是孙子兵法,这种属于战略层面上的玩意,不是普通的将军需要去考虑的,而历朝历代的名将所流传下来的兵法,其实都是按照当时的情况编写出来的,你要是照猫画虎,那肯定要撞得满头是包。
所以,年羹尧只觉得是自家妹妹天真,以为多看兵书就能打仗了,结果等到他接手了兵权,再看到被放在案上的那些兵法的时候,闲着无聊翻看了一番,就看到了苏茵在里头夹带的私货,一下子汗流?背。
彼时,他还不是那个连战连胜,威名震动青海乃至漠北的年大将军,这会儿在许多人眼里,他就是个借着裙带关系上来的幸臣。当然,大清也不在乎这个,大清就喜欢用外戚,就喜欢举贤不避亲,难道反过来去相信外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