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旅明> 第216节 瑰宝

第216节 瑰宝(1 / 2)

就在郑芝龙进入福州城的同一天,从大员港再次出发的元斗号也驶出了航道,一路沿着海岸线北上,直奔苗粟而去。

苗粟的位置就在台湾三分之一处,距离台北不远。

17世纪的苗粟,是一块真正的蛮荒之地:位于群山之间的这片土地上,除了原始森林之外,就是原初野人,没有任何文明痕迹。

这里的野人比起台北和台南的远房亲戚们来,更加“纯粹”,因为他们接触不到外来人。闽商是不会来这里的,这里地势险峻,山高林密,没有硫磺,也没有半开化的土人打开村门迎接他们的到来。

千万年来,被山峦包裹着的苗粟地区,就和台东那几块临海三角洲一样,都属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历史上哪怕是赶走了西班牙人后布武全岛的荷兰红毛,依旧无视了这片蛮荒的山地直到清中叶时期,苗粟才会有少量汉人陆续进入这里。

当然了,荷兰人并不知道在苗粟这块土地上是有瑰宝的。而正是因为这种黑乎乎,粘兮兮的瑰宝的存在,才引来了可怕的穿越者和他们的,将当初据守商馆的荷兰人炸上了天空。

现在,元斗号终于要进入苗粟,去寻找一切的起源,令穿越众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开局台湾的根本动力:石油。

苗粟的地理位置是很偏僻的。

从台南出发,沿内岛岸一路往北,在台中和新竹之间,就有一条大河:后龙溪。

进入后龙溪之后,船只航行的方向反而又往南走了。也就是说,元斗号航行的路线,是一个“卜”字型。卜字的那一点就是曲曲折折的后龙溪,潘明忠他们的目的地苗粟,就在路尽头。

17世纪的河流,水量是要远远超过后世的。要知道,后世由于沿途城市的工业化进程,连黄河都时不时开始断流肆虐了华夏大地几千年的黄龙,就被这种滑稽的方式给治理了。

后龙溪的水量是很充沛的,平均宽度都在百米以上。所以当潘明忠他们进入河口开动煤气机后,靠着低速螺旋桨的辅助,很轻松就在河面上开始了勘探之旅。

和17世纪所有的江河一样,后龙溪的河道里同样有很多沙洲和岩石。这些位置今天都会被元斗号上的仪器记录下来,方便今后清理。

元斗号一开始是从西往东进入后龙溪的,沿途经过了两岸的一些丘陵和小平原。这些地方直至清朝时期,才会由客家人拓荒开垦,沿海四镇竹南、后龙、通霄及苑里,主要居民都是使用台湾闽南语的族群。

在河面上行驶了差不多10公里的路程后,元斗号就来到河道第一个大拐弯处。此处的冲积平原,就是后世苗粟市的位置所在,也是后龙溪沿岸最大的一块平原,尽管这块地事实上面积很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

苗栗旧名猫里,到清朝才得以改名。

现如今河岸两旁没有半点客家人的影子,密密麻麻的樟树林占据了平原和丘陵的每一寸土地。元斗号在墨绿的深山中缓缓上溯,两岸山高林密,猿啼鹿鸣,颇有进入小三峡的感觉这就是苗粟不受闽商欢迎的地方:哪怕连一点海边沙滩,茅草地都没有,除了树还是树。

拐过苗粟市的河道大弯后,元斗号的航向就变成正南等于是往回开了,一山之外,就是大海。

这一段路程还是10公里。

到了这时候,船上的某些人就开始兴奋起来了:再拐过前方的另一道大弯,当船只恢复自西而东航行后,往前不到六公里的样子,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处被发现的油田原址:出磺坑。

清朝咸丰末年1861年,苗栗县出磺坑地方有居民邱苟,首先在该处发现石油露头,他用人力挖了一个深度3米多的井,日产油40,用来点灯。

日据时期,石油勘探队到此地实际调查,次年在出磺坑开始钻井。两年后,一号井钻探成功,18761946年累计产油17万吨,天然气5500万立方米。

在真实历史上,即便是到21世纪,这里依旧在出产着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油气田。

也是最适合穿越众的油气田。

出磺坑这一带在地质上属于背斜构造,中央部位最高,两翼向外倾斜,油气就被封闭在背斜构造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