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旁的村里听说李成锐要办村学后,有那消息灵通的家长,甚至是财主地主家的,都亲自押着自家“有天份”的娃过来求学。
这样一来,原本不太心动的下坝村村民,也觉得机会难得,都从家里挑了一个两个还算机灵的娃儿过来登记上学。
薛家这边也不遑多让,一下子整了五个孩子进去念书。
你道是谁?其中之二自然便是薛子善和薛子俊。
他们两个听说自己村里有学堂了,先生还是熟悉的成锐叔叔,吵着闹着要回村里学堂念书。
郑晴琅觉得两人在镇上学得好好的,又有那么多玩得过来的同窗,其实并没有必要转学。
无奈之下,两个孩子见家长不太赞同,只得爆出他们那先生的不妥之处。
原来,那镇上私塾的先生自从薛子仁退学后,许是记恨被郑晴琅撅那一回,便对薛子俊和薛子善两人特别苛刻,动辄出言喝骂,使戒尺打手心。
这两个娃一开始只以为是自己学得不好,先生“爱之深责之切”,故而默默忍受下来。
但是,眼见着这情形愈演愈烈,先生训斥的言语愈发辱人,甚至还带上了自己奶奶,他们这就察觉出不对劲来。
基于尊师重道的想法,也不想让家里人操心,他们商量过后,选择了闭口不言。
直到听见大人提及村里办学堂的事,这心里就活泛开了,但是奶奶竟然不同意,没奈何,只得把这事捅出来了。
郑晴琅知道后,气得脸红脖子粗,当下就要去找那老先生掰扯掰扯。
但是,被薛子俊他们劝住了。
即便对方再无礼,按照礼法来说,那也是他们的老师,若是同自己家人起冲突,闹得不好看的话,自己这边也少不得被世人毁谤,还不如退一步,悄悄儿,就当做正常转学处理好了。
最终,郑晴琅虽依旧心有不忿,却不得不赞同这个做法。
没办法呀,薛子俊和薛子善眼看着是要走科举仕途的,名声特别重要,容不得半点瑕疵。
至于薛家的另外三个学生,那便是薛秀慧的三个儿子,原本在旁的村学走读的金蛋、银蛋、铁蛋。
哦,不,因为入了学,先生帮忙取了名字,如今是吴思博,吴思学,吴思才。
虽然李成锐只招下坝村的孩童,但是架不住郑晴琅这边又是捐桌椅,又是捐学田,而薛秀慧如今也在下坝村作坊打工,嫁人前也是下坝村人了,于是,这三个娃就顺利入学了。
开学这日,全村人都过来围观了,就连隔壁上坝村,也来了不少人瞧热闹。
三十个穿着浆洗得干干净净衣裳的学生,按照年龄大小排成一队,按序步入学堂。
在众人的注视下,神情严肃得双膝跪地,先对着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九叩首,接着对李成锐这位先生三叩首。
叩拜结束后,学生们一一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
所谓六礼束修,即学生行拜师礼时,需得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哦,这个是纯纯的心意,让先生有肉吃,不至于饿着肚子教学。
拜师礼成后,还有“破蒙”的仪式。
学生们在李成锐的指导下,依次将手放到水盆中,正反各洗一次,然后从旁拿起白色的布巾擦干。
这就是所谓的“净手净心”,意为去杂存精,希望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净手过后,李成锐拿起一只新毛笔,沾上准备好的朱砂,依次点在每个学生的额间,俗称“朱砂开智”。
紧接着,击鼓明智、描红开笔等,这些礼仪都各有寓意,总结起来也无非就是期望孩子好好读书、好好做人罢了。
至此,下坝村日常的声音便不再只是农夫的田间高唱,而多了儿童的郎朗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