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生在眷村 2(1 / 2)

老妈终于出了月子, 出来进去背上多了一个小娃娃。陈阿婆也离开了冰兰家, 刘兴国吃到了面条馒头菜包子。家里没钱总买肉, 包子陷更多的是纯青菜, 或者放一点豆干丁。

面粉不多,家里仍旧以米饭为主。老妈出月子,家里也热闹了, 白天会有几个妈妈聚在一起聊天, 手里干点私活贴补家用。晚上老爸可能带回几个老乡喝一顿。

喝一顿的结果就是家里要紧缩好几天的饮食。冰兰听他们说话都是一个音调,全是山东话,加上那几个跟她老爸一样一瓣大蒜仍嘴里就嚼,原来都是老乡

村里哪儿来的都有, 各家在家里都说自己的家乡方言, 孩子也跟着学。到了外面才会说统一了的北京话, 老爸们在部队和私下依旧喜欢用自己的方言。

来的伯伯们都没家眷,有的在家有老婆孩子,就像大老李,听说他有两个儿子了。有的是已经定亲了, 只是没来的及成亲就来了。他们盼着某天回去跟姑娘成亲。

更有的是级别不够,年龄不够。上级规定,只有军官才能有资格结婚,或者年满三十八岁可以找当地姑娘结婚。这都什么规定冰兰再次恶补了一把。

附近的小孩子也汇聚在一起, 三岁有三岁的世界,冰兰被老妈赶着跟几个小女孩去玩用老爸旧衣服做的沙包。没什么花样,就是你扔来扔去。倒是喜欢说话的周玉茹八卦一下她家鸡毛蒜皮的事。

例如今天吃什么饭, 家里鸡下了几个蛋,哥哥干了什么坏事挨打了,她尿床挨打了

眷村的孩子越来越多,家家入不敷出,各家妈妈就要找赚外快的机会,军人是不许做生意的,只能靠妻子贴补家用。很多妈妈们从外面领来活计赚点零花,例如做圣诞彩灯,织毛衣绣花,还有帮着做衣服的。

她老妈好像是啥也没做。也是带着几个小豆丁能干啥她老妈本来就是小姐,倒是读过书,能学着做饭管家就不错了因为来时带了些财务,据说两人前几年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不过现在冰兰从他们日常饮食看出家里怕是没啥家底了。

“不然我也领一些活吧,眼看兴国要上学了,学费不花总要买书买笔吧”冰兰听老妈跟老爸商量。

“秀妍冰兰都太小,要是伤到孩子怎么办再想点别的办法”老爸说道。

“我别的不会,打毛衣绣花还可以,这个不行不然就蒸豆包卖”

眷村的山东大馒头、包子、油条豆腐脑是很有名气的,那些不会做馒头包子的都跟山东人学。当然山东人也会向四川人学着做腊肉腊肠。跟广东人学煲汤,跟江浙人学做小笼包和酸笋。

东北人的大炖菜,宁沪的油炸臭豆腐总之大家就是东南西北各省大杂烩,慢慢家家的菜色也是大杂烩。你吃着东北的大饺子,可能要配上一碗四川人的辣酱辣油或泡菜。

吃一碗打卤面,配上的卤汁可能是混合了南方的腊肉酸笋丁。总之大家吃的饭菜越来越杂,根本不属于任何地方口味。也就形成了眷村特有的菜系眷村菜品。

老妈下午将三个月大的秀妍交给了三岁的冰兰看管。因为她发现这个女儿看妹妹不哭不闹的,哭了就是拉尿了。再说蒸豆包省事,费事的就是做豆沙,这让董凤荣冰兰妈妈很吃力。

做了几次累得不行,后来她做一半豆包一半菜包。蒸出来骑自行车拿到村外县城去卖,回来钱换成面粉明天继续。本以为可以坚持的事,董凤荣只做了一个月就放弃了。赚不了几个钱,累得要死。

天气一冷更受罪,再说他们这里有喜欢下雨。刘兆新一样舍不得媳妇受罪,就这样吧,别人不都这样活着。总之死不人,只是一家子生活水平低一些。

这天外面下雨,冰兰和刘兴国没去幼稚园,董凤荣闲来无事摇着秀妍给两个大一些的孩子讲老家什么样子,都有什么人,这个时候老家要打枣了,还有院里树上长的又甜又脆的甜梨。

外面突然跑进一个人,也应该说是两个人。她老爸脱掉雨衣后身上还背着一个孩子。

“兆新”

“烧点热水给正雄洗洗,晚上做点热面”刘兆新道,将带来的男孩拉到媳妇跟前“咱们老乡钟大哥家的孩子,正雄,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这是你董妈妈,大哥兴国,妹妹冰兰,那个也是妹妹,秀妍。”

眼前的男孩比冰兰大一些,紧闭着嘴唇用眼睛将屋里人全部看了一遍向董凤荣鞠了一躬“董妈妈”

“哦,正雄,以后就把这里当家吧,我去烧水做饭,你跟哥哥妹妹玩。”董凤荣看了眼丈夫去厨房,刘兆新跟了过去。

能来她家就说明父母有事不能照顾他了,刘兴国看到来了新伴很高兴,将自己的小木枪拿出来给钟正雄玩。可是新来的家伙就那么站着,眼睛里能看到不安。

董凤荣忙问丈夫怎么回事,刘兆新凄然一笑“老钟两口子都进去了,你不认识,他们在台北学校教书。比我们早来一年,那时候政府为了发展这边的教育事业和普及国语,就从大陆派了一批教师学者过来。

钟大哥是我们山东人,夫妻俩就安排到了台北中学教书。别的我不多说,总之前不久夫妻因为涉嫌政治、舆论导向问题被抓。孩子开始被安排到朋友家,朋友要出去避避风头,这不托人给孩子找下家。”

“咋就找到你了”

“钟大哥是咱们同乡,以前我们同乡会的时候吃过饭。台北的不敢把孩子留在那边,就想到我。孩子带来了,我不能将孩子赶走吧,家里也就多一张嘴,总有他吃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