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贾母只猜对了一半,王夫人的确忧心元春在宫里的表现,她最忧的就是这次元春积极响应太上皇的省亲旨意。
王夫人知道自己发愁也没有用,打算试一试贾母的口风。
她说“老太太你见多识广,经历的事儿多,不如帮我想想我这没见识的多虑究竟对不对。”
贾母说“你说来我听听。”
王夫人说“我想起咱家老爷生日那天,那个夏太监来传旨,总觉得有些不妥。”
贾母倒是完全没有想到她会说这个。
只听王夫人继续说道“那天我们两府聚在一起宴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家里有人庆生,是吉日。可是,那个夏太监,应该明知道娘娘的喜事儿,却是那样的态度,总让我觉得有些不妥。”
贾母都没注意那个夏太监,问道“你以为哪里不妥”
王夫人说“他那样急匆匆的来,要老爷入宫见驾,让人心都跟着提起来,却半句喜气儿不透,而且就连坐一下,喝口茶水都不喝,似乎急着跟我们撇清关系似的,老太太觉得他这样的表现合理吗”
贾母听王夫人说完,也在心里掂量想起那天夏守忠的表现,当时的确是让人琢磨不透,悬心了老半天。
按理这些太监是最精明,最会揣测上意的,不然宫里上万的奴才也轮不到没本事的人爬到这个位置上。
什么时候该卖好儿,什么时候撇清,他们都门儿清。
贾母却不愿意往坏处想,说“可我们家出了贵妃娘娘确实是实打实的,这些老内监向来心眼子多,还拉帮结派,不知道已经入了哪股势力了。”
贾母的意思是说,这个夏太监可能是后宫中受了其他妃子的收买,到了贾府才表现异常,不敢多加亲近。
王夫人“若是这样还好,若不是才教人忧心。”
其实老太太听王夫人这么一说,也有过一瞬间的想难道这太监消息灵通,觉得皇上不喜欢元春
是不是要给元春加封,宫里应该早有苗头才是,在宫里的女史不可能一朝就封了个贵妃头衔。
他们应该事先早就知道,来了他们贾家之后,既不卖好也不停留,真的像是要撇清关系似的。
难道元春在宫里面并不受宠
这夏太监对元春封妃不以为然,有可能是代表其他宫里的女主子的意思。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男主子的意思。
想到这儿,贾母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也跟着王夫人一样,有些发起愁来。
王夫人见老太太听进去了,接着说“而且我觉得省亲这个事儿也有些不妥。”
贾母的神色也已经有些严厉“哪里不妥”
贾母的意思很明显,这可是太上皇的旨意,王夫人怎么能随意评价不妥。
王夫人明白她的潜台词儿,放轻了声音说“正因为这是太上皇的旨意,明明皇上已经开了恩典,准许女眷每月进宫相见。娘娘刚刚做了贵妃,却反倒不支持丈夫,而支持太上皇的旨意,这叫我很是忧心她的处境啊。”
自古就没听说过嫔妃能省亲的,就得皇后省亲的事儿都少有。嫁进了皇家,连皇后都没有回门一说。
这还是太上皇颁布的旨意,皇上不能明着反对。
他心里面说不定怎么闹心呢
也许皇上就等着他的妃子给他长脸拒绝省亲。
真要有嫔妃大规模省亲,日后的史书还不知道要怎么写,说不定会说他是个色令智昏的昏君。
更何况贾元春可是皇上的妃子,涉及到站队的时候,竟然不站皇上的队,跑去站太上皇。
王夫人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也许是受家族熏陶太深吧。
如今这个新皇帝除了封妃一事,并没有给贾家什么恩典。
更也许,这次封妃,皇上都是看了太上皇的面子拂照老臣,这才让贾家人继续铁杆支持太上皇的决定。
可是元春和贾家的男人们也不想想,既然太上皇已经退位,还能有几天说了算的时候。
这些话,王夫人只能在心里想想,是不能拿出来和贾母说的。
贾母之前只顾享乐,倒是没深想一层这其中的意思,如今听王夫人这样一说,倒是也觉得她这次上火是事出有因。
王夫人接着说“而且我觉得咱们家已经大不比已从前,建省亲别院的钱是能拿得出来,只是在这之后,就要艰难些了。”
建造能够接驾的省亲别院,少说也要花费百万之巨,必然要掏空已经逐渐衰落的贾家的家底儿了。
相信不仅是王夫人这个管家太太,老太太更应该心中有数。只是老太太不管家,只要负责享受,她知道在整个贾府,短了谁的,也不会短了她的用度,装不知道罢了。
王夫人说夏太监表现不对,引贾母入心了两分,又听她说不太赞成省亲,贾母却是万万不能同意了。
贾母说“你这话只咱们娘俩儿说得,却不能再和别人说了。这样天大的恩典落在我们家头上,就是福分,哪有往外推的道理,你呀也别多思多虑了,人就是想的多了才容易想出病来。好好的清静养几日,把身体养好了才是正经。”
贾母安慰她几句就走了,还再次叮嘱她,切记不可再这么想了。
王夫人知道,这话她再和别人说也没用,家里面贾母说话最有分量。。
而且整个贾家家族,贾母已经是十分睿智的人了,连她都是这种想法,觉得王夫人多虑到胡思乱想。
王夫人这话就算对别人说了也没用,特别是贾政。
虽然极力表现出平常心,了解贾政的人却知道,他最为雀跃,大女儿当了贵妃娘娘,贾政老爷越发有谱了。
贾政早就和贾赦贾珍他们一起,从听到风声就开始筹划着园子如何盖。
这些摩拳擦掌,筹划着盖园子接待娘娘回家省亲的人,他们不是不知道投入全部的身家,倾全力去建个省亲别墅有风险。
只是如今什么都顾不上了,就像贾母说的这妃子省亲能够落到自己家,这等天大的风光恩典,哪有往外推的
而且大家心中都以为,大风光后面接着就是大富贵。
以为这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时候娘娘还有皇上,必然会有赏赐,或者加官进爵。
这百万银子想要赚回来也容易。
被将要到来的泼天富贵迷得晕头转向的众人,却不想想,这是不是皇上给贾家挖的坑。
王夫人就是因为做不了贾家所有人的主去回绝省亲,这才上火的。
贾府的男人们已经商定,就从荣府的东半部分连接宁府的花园,共三里半大小可以为元妃建造省亲别院,比起买地还能省钱省事儿。
眼看着那边已经画好了图样,规划用地,计算开销预算,就要破土动工了。
王夫人知道,这历史的车轮还要滚滚向前,家族的兴衰有其必然,她还是什么都改变不了,这火也消去了大半,用药没两天就好了。
王夫人这次小病,倒是让全府上下都知道了王夫人在儿女上面用心思极多。
女儿封妃省亲,竟然把娘亲给急病了。
当然,大家只做善意的笑谈。
元春能封贵妃,众人对王夫人却是更客气了,就连平时总是阴阳怪气的邢夫人,这次也变得和蔼可亲了。
说贾家上下全都是一双富贵眼还真没错,上行下效,不仅是缺少教养的奴才,主子们也都是这样的。
贾家请当时及擅长设计山水林园的山野子老先生画了殿宇别院图。
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齐聚,各种建筑材料不停的运来,工匠们拆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阁楼,接入荣府的东院,二府中间原有的一条小巷是贾家的私地,也被圈入其中,省亲别院这边热热闹闹的开了工。
这时候的娱乐节目不多,能给贵人看的就是小戏了,而贾家没有自己家养的戏班,到时候外面现请来的自然是万万不能。
要给贵妃娘娘看,自然要知根知底,从小家养的,所以贾家人还要到苏州聘请演戏的教席,还要采买唱戏的女孩子,以及乐器行头。
像这样的肥差就派给了东府的嫡孙贾蔷,另外还有两个贾政的清客,单聘仁和卜固修一起去办。
王夫人虽说把管家的大权早就交给凤姐,可是自从开工后,每天回到她这边需要她裁夺的大事儿,至少也要有十来桩。
全家上下正忙忙碌碌,一直到第二年十月的时候,省亲别院才算竣工。
贾政连忙上本启奏,请贤德妃回家省亲。
皇上御笔朱批,过了年之后的正月十五准许元妃省亲。
京城里准备省亲的当然不止他们一家,周贵妃,冯才人等人家都是要省亲的。
就连建筑材料也是水涨船高,正是这些妃嫔之家要建造省亲别院,京城今年的材料都要比往年贵上三四倍之多,为了这天大的恩典,人们也顾不得价钱了。
贾府别院之中的亭台楼阁上面的对额本来应该请元春来题的,只是元春还不曾来过,没法题额,又不能就那么空着。
贾政带着几个清客游园看景的时候,刚好抓到了进来闲逛的宝玉,贾政便命宝玉也一起提匾额对联。
贾政养的这帮清客最会见风使舵,看主人家的眼色。
见到贾政很有要试一试宝玉才气的意思,所以他们都胡乱的说一些庸俗浅显不合时宜的,故意让着宝玉,让他在贾政面前露脸儿。
好在宝玉在吟诗作对上还有几分才气,所做的那些,让挑剔的贾政也能够连连点头。
就决定暂且都用宝玉的了。
贾母本来见到宝玉被贾政叫去,中间多次派人来找,怕贾政为难了宝玉,吓着了他。
回话的小厮就说宝二爷的表现好着呢,连老爷都夸赞。
老太太这才放心。
等到宝玉出来,亲耳听说宝玉今天在所有人面前大大的露了脸,贾政竟然难得是夸他,而不是骂他,贾母更加高兴了。
因为元春要在正月十五回来省亲,皇上批复下来之后,两府更忙了,准备这个,准备那个,该想的都想到了。
之前采买的小戏子们,王夫人让他们到梨香院去排戏,梨香院是单独间隔出来的院落,在那边就算整日在排戏,也不会扰了别处的清静。就把薛姨妈他们迁出来到了东北角的一处院落。
另外还采买了12个小尼姑,12个小道姑,还有林之孝家的引荐的妙玉,到时候都要放进园子中的道观佛堂里面。
拜佛参道也会成为迎接元春的一道礼仪之一。
他们这个年也没有过好,到了初八就有太监来看了别墅,安排好准备各种仪式的地方。
接着就有关防太监带着小太监在街上安放帷帐,还有人来教习贾府各种礼仪。
工部指挥人打扫街道;五城兵马司撵逐闲人。
到了十四日,花灯烟火都备齐了,上下通宵未眠。
十五日寅时,自贾母起等有爵位的都按照品级大妆,穿戴整齐。
大观园内更是富丽堂皇,静悄悄无人咳嗽一声,贾赦等男亲等都在西边门外,贾母等女亲等在荣府的大门外。
竟是直到了十五日这一天早上,宫里面都没有人通知贾家,贵妃几时来。
贾家的人都当贵妃可能一大早或者上午就来,晚上看了花灯再回去。
所有人只能通宵不睡,一大早就在府门外候命。
王夫人知道距离元春回来的时间还早,见到贾母年纪大了,刚熬一夜,再站在最前头就有些精神不济,王夫人命人先带老太太回去,在屋里等着,等有消息了或者是打头的太监来了,再叫贾母出来。
贾母先还不同意,王熙凤,邢夫人等人也劝说,说若是老太太因为接驾闹了病,贵妃娘娘知道了也会不安心的,贾母这才先回上房去等着。
老太太年纪大了,还是元春的祖母,自然可以这么做,其他人就不行了。
贾元春代表的已经不再是她自己,而是皇家的脸面。
贾家对皇家自然不敢怠慢,在没消息时,其他人都在列队等着。
正等的不耐烦,好容易等来一个太监,回报说贵妃下午用过晚膳,还要到宝灵宫拜佛,又要到大明宫领宴赏灯,才请旨出宫,只怕要到戌时才能动身过来。
也就是说,今天这一天元春的行程很满,最重要的事儿是陪圣上领宴赏灯,要到了天黑才能回来。
贾家上下准备了一两年的时间,结果在贵妃那里,这天省亲都不算是重要的事儿。
王夫人心中在腹诽皇上怎么就批复了这样一个日子,根本就不让人安生回趟家。
其他人没有王夫人这么多心思,无论贵妃几点回来,大家都得继续等着。
既然知道时间还早,王熙凤便让人都进去歇歇,外面只有她打点,等时间差不多了再出来列队欢迎。
到了晚上,王熙凤命各处点上了花灯。果然,过了不久贾元春的宝驾鸾车就来了,前后都有许多太监,宫女,以及女侍女官们跟随。
等到贾元春的金顶金黄绣凤銮舆缓缓而来,贾母王夫人等连忙跪迎,就有太监上来搀扶免礼。
等到元春在贾府中下舆更衣,又抬舆入园,太监们才纷纷散去,只剩下昭容彩嫔这些女史伺候。
因为园中已引入活水,贾元春弃舆登船,在船上一路顺水欣赏大观园的景色,看到各处火树银花,精致灿烂,不由得叹道,“太奢华了。”
一直到好多流程走完,她入园中的寺院拜了佛,才接见家人内眷。
见到贾母领着众人跪拜,贾元春立刻从主位上走下来,扶起贾母和王夫人,祖孙三人相对流泪,其他妹妹,嫂子,伯娘也跟着伤感落泪。
元春说“既然当年把我送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如今好容易回来一会儿,大家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
不久,贾政带着族中男亲也来觐见,因他们对元春来讲都是外男,也要隔着帘子,面都不能见。
一坐一跪行君臣之礼,只能说一些官场上的应酬话,什么“皇恩浩荡,苍生有福,”之类的,而不能叙父女之情。
贾元春见此情形,感慨地说“平民百姓之家,虽然茅檐草舍,粗茶淡饭,可全家老幼能长聚天伦之乐,眼下虽然富贵已极,可是骨肉分离,细想总没有意趣。”
贾政回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
贾政说“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唯有业业兢兢,慎谨恭肃以侍圣上,方不负圣上体贴眷爱之隆恩”
贾政听出贾元春话中对离家在宫中生活的郁闷不满之意,连忙加以劝导,让她要加以保重自己,不要惦着父母,唯一的任务是伺候好皇上,才不负圣上隆恩
贾政还对元春说,园中的所有亭台轩馆,都是宝玉所提的,如果元春有喜欢的,就请另外赐名。
元春听到弟弟果真上进长大了,十分高兴,立刻让宝玉来见。
贾政当时用宝玉所提的这些,也是有意为之,就是知道他们姐弟自小感情好。
当时有了宝玉的时候,元春那时已经十几岁了,快到了出嫁的年纪,其实大多数时间是元春帮着王夫人在带。
说是姐弟,其实两人的关系情同母子。
就算宝玉不记事儿,不太记得了,元春在家人之中对弟弟的感情却不一般。
贾元春之后又见了薛姨妈,宝钗,黛玉。
大家说说笑笑,游幸园中,准备开宴,做诗。
之前贾元春游幸园中的时候,对不满意的匾额有所改动,还有正殿新题的匾额,以及对这座园子的赐名大观园及对额,这边她刚说完,那边已经传过话去。
贾政,贾赦等人立刻着人去办,分毫都不耽误。
贾元春在园中最喜欢几处轩馆,命几个妹妹弟弟一起来作上一首诗,元春就坐在上首,和祖母,母亲说说笑笑。
元春让每人都限定做了一首诗,却要让宝玉将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处都做一首上来。
宝玉想不起词儿的时候,就抓耳挠腮十分着急。
宝钗瞥见了,便悄悄的提醒他,“因贵人不喜欢红香绿玉,才改为怡红快绿,你怎么偏偏就要用绿玉这个词儿,岂不是跟她唱对台戏咏芭蕉的典故不少,快再想一个。”
宝玉一时想不起来,宝钗就为他提醒了一个“绿蜡”,宝玉高兴地称姐姐为一字师。
林黛玉见宝玉搜肠刮肚一般的构思,走过来一看见他还少一首,便让他把前三首抄录了,她代作最后那首杏帘在望,写好后揉成纸团,扔到宝玉跟前。
宝玉忙用工楷抄攥好,呈给元春过目。
元春一看喜之不尽,说果然有长进了,又指出林黛玉代做的这一首杏林在望,说为四首中的第一,就把浣葛山庄改名稻香村。
其实这几个人的小动作,在上面的人都看得清楚。
贾元春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宝玉也已经十几岁了,再过两年,就到了定亲的年纪。
而如今家里面正好有有两个年岁相当,才情又不差的表妹都在,不由得细细打量了一番薛宝钗和林黛玉。
王夫人对元春的感情有些复杂,之前的王夫人也疼女儿,不过权衡利弊之下,还是和贾政一起决定把元春送进宫里去谋个前程,也是给贾家谋个出路。
如今元春已经做了贵妃,贾家倾力打造的德才兼备的大小姐,做到了家族对她的期望。
如果是曾经的王夫人在的话,自是得偿所愿。
现在的王夫人则是忧心居多,更担心女儿在宫中的生活,不过这么多人在,她也不敢多问。
更何况,元春带回来的这些宫里人,彩嫔,昭容,太监,宫女等更是人多嘴杂。
今天在贾府发生的事情,大家说过的话,恐怕该知道的人也都会知道。
等到宴席过后,贾元春对阖上下的男女老幼,以及园子里的所有下人,尼姑,道姑等都有赏赐。
又听了几出戏,太监就来报说,丑时三刻已经到了,请贵妃起驾回宫。元春热泪滚滚,依依不舍的别过亲人,登舆离去。
次日,皇上又有赏赐。
准备多时,热热闹闹的一场,终究要散。
荣宁二府为了元春省亲闹得人仰马翻,筋疲力尽。
办完了事儿,收拾东西,才能够好好的歇一歇。
还没出正月,阖府上下方才算是好好再享享这新年的热闹。
王夫人亲自见了那个在宫内的女儿,其实并不太满意,觉得元春这次省亲的表现并不好。
元春在回娘家的时候,抱怨皇家是见不得人的去处,这种没有脑子的话,她能脱口而出。
虽说回到熟悉的环境,一时真情流露也是有的。
可是元春已经身在局中,身边人多眼杂,这样的真情流露,怕是只会给她招祸。
元春又公然感慨虽然富贵已及,却不能够共聚天伦。
虽然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但是也不会有人说出来。
还要贾政去提醒她的职责就是侍奉圣上,不要总以家人为念。
如果她平时也是这个水平,这姑娘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之中和人宫斗,争宠,真不一定能活得多久。
特别是元春对皇上似乎也有怨言而缺少敬意。
她宁可去积极响应太上皇的旨意,而且在回家之前又要去宝灵宫拜佛。
宝灵宫是供奉历代先王灵位的地方,元春在省亲之前特地去宝灵宫参拜,虽说是有感谢贾家历代的富贵是先王恩典。她今日封妃也要感谢祖先,要敬拜祖先的意思。
可是元春的刻意为之,也可以让皇上理解成,她这是在特地提醒皇上,贾家是功臣之后如今皇上能够坐稳龙椅,也是贾家的祖先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才得来的这个天下。
这就是特地向皇上给贾家人讨封赏呢。
可是皇上偏偏就能够装不知道,只是例行的赏赐了一点东西,对贾家人加官进爵上没有任何表示。
王夫人之前想着,如果贾元春足够机灵,有政治敏感度的话,或许会成为贾家和新皇之间的桥梁。
有这样一个桥梁在,也许贾家可以向新皇靠拢,识时务者为俊杰,摆脱之前的政治立场。
可是现在看来,贾元春被之前的贾家影响很深,而且她自身似乎也不是很精明,能够懂得揣测皇上心思。
如此一来,以后每个月可以有一次进宫见面的机会,王夫人倒是不敢贸然和元春说什么了,怕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她想看来贾家最后还是逃不掉抄家灭族的结局啊。
更何况,现在钱都花光了。
也不知道提议让妃子省亲的太上皇,是真的想起来给这些老臣嫔妃们恩典,还是故意要掏空这些老臣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