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女生耽美>女配爱平淡> 第306章 红楼王夫人19

第306章 红楼王夫人19(1 / 2)

不论老太太的那出掰谎记,敲打的是谁,王夫人都不在意。

把贾宝玉养成这样,爱和女孩扎堆,虽然有他本身性格的因素,老太太的溺爱更是重要成因,

不能全怪王夫人。

老太太亲手把人养歪的,从小宝玉的事情,老太太就不让别人插手,包括亲娘在内。

贾母把贾宝玉接过去,由她亲自抚养,让他在女孩堆中长大,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小童养媳。

在往夫人看来这也不错,宝玉虽然别的不成,至少给自己找个真心待他的小媳妇。

不然以后家族败落了,谁还会愿意嫁给他。

所以王夫人一向只致力于给黛玉调养身子,可是也有点儿架不住其他人总扯后腿。

宝玉和黛玉两个小孩子闹来闹去也就罢了,王夫人不好插手。

若是真的插手说破他们的感情,反倒让他们两个没面子。

可是贾母偏偏要自捅一刀。

以黛玉的敏感,贾母这出掰谎记,不论是冲着谁的,黛玉都会多心在意。

这是她源于没有家族和父母疼爱的自卑,身为千金小姐,自幼寄居贾府,虽然待遇跟迎春姐妹相同,贾母和王夫人也对她疼爱有加,她却能仍能感到寄人篱下,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再加上有一个冤家一样的宝玉,让她时刻在意挂心。

而现在黛玉和宝玉都渐渐大了,却没有人做主他们的婚事。

贾母每次敲打,也都在黛玉心上留着刺。

宝玉对林妹妹有情,这在贾府上层之中本是没有说破的秘密。

紫娟的那一下试探,贾宝玉的表现,其实就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就是那些原来不明白的下人也明白了。

当时,让薛姨妈硬圆回来。她说什么,“宝玉本就心实,和妹妹又是一块儿长大的,这一下突然说要走,别说是实心眼儿的孩子,就是冷心肠的大人也受不住啊。”

如此,对下就有了定论,统一了口径宝玉因为听说黛玉要走而魔怔,是出于友情,出于兄妹之情。

本来这件事就让黛玉觉得很无地自容。元宵节那天贾母掰的谎,说千金小姐应该有的行事规矩,越发让黛玉觉得自责心痛。

换了宝钗,无论心中怎么想,待人处事上都能一如往常,八风不动,沉稳老练是她的风格。

这一天,王夫人和薛姨妈姐妹两个在一处说私房话。

薛姨妈又说到了宝钗待选的事儿,一直待选也没被撂了牌子,再过一两年年龄就要过了,看样子,在亲事上面真要自家里做准备了。

既然她提到这个,王夫人就说“宝丫头这样的模样品格,到哪儿都是拔尖儿的,就是做个王妃,皇妃,也都足够了。”

薛姨妈笑着说“我是当娘的,看自己的孩子自然是样样都好,你当姨妈的自然也是一样的心情。只是宝丫头在出身上吃了些亏,比不得那些高门的贵女,她才没有那个福分。”

王夫人说道“总这样待选着也不是办法,不如我去找娘娘,咱们找关系疏通疏通。”

薛姨妈有点惊讶,来了这两年,王夫人可从来没有说过这个话。

其实他们当初应该是心照不宣,觉得宝钗的家世应该就是放在最末一批的,只是作为陪衬而已,所谓待选的资格也是镀一层金。

现在王夫人这意思是彻底反对金玉良缘了

薛姨妈不由得问“姐姐可是不喜欢宝钗”

王夫人听出了她的意思,推心置腹地说“妹妹,宝丫头是我的外甥女儿,我岂能不疼她我自然希望她有好姻缘,有好的我有岂能不留给她,我知道你觉得贾家不错。”

薛姨妈没想到王夫人会这么直截了当的说出口,也连忙表态说“贾家自然是好的,宝玉也是一表人才,最得我的欢心,若是能够亲上加亲,我们姊妹岂不是都不用再多操什么心了。”

王夫人说“贾家的现状你不清楚,虽然外头看着繁花似锦,可是宝丫头也是帮忙管过家的,知道这里子已经空了。宝玉也不是那种能上进的人,配不上宝丫头

“不然的话,我当然要把宝丫头留在家里,长长久久的做一家人才好呢。只是已经是这样,不能不为孩子们的将来打算,你说是不是”

薛姨妈原以为宝玉的亲事拖着不相看,王夫人就是一直在观望,衡量,便认为他们还有机会,看来王夫人铁了心不与薛家结亲。

薛姨妈发愁说“姐姐说的都在理,可是这两年多都没有消息,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选上的。”

把宝钗嫁到了贾家薛姨妈倒是省心,但是要是能选上入宫,日后像元春一样做个人上人,那当然更风光。

薛姨妈倒是不担心宝钗无法应付宫中的事。

她看着女儿一年一年白白蹉跎也不好受。

王夫人说“宝丫头是个心中有成算的,想必这事儿你还得跟她商量商量,如果她愿意入选,我们再找关系活动。如果她不愿意,也别勉强。只是我们再多留留心,给她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好人家就是了。”

虽然这么说,王夫人相信,让宝钗自己选择,她还是愿意入选。

薛姨妈现在彻底相信王夫人真的对宝钗和宝玉结合不感兴趣,对此只能无奈叹息。

薛姨妈说要现在就回去找宝钗商量,就告辞出来。

薛宝钗从母亲那儿听到了转述的王夫人的话,也明白太太这是彻底打算绝了她嫁给宝玉的希望。

王夫人从一开始就没接薛家的茬儿,薛宝钗心中早就有了猜测。

不过王夫人待她一向不错,从不生分,这也让宝钗和薛姨妈一样,有了等上一等,也许最后王夫人就会发现她是最好的想法。

其实,宝钗是个有大志的人。

贾宝玉这个人她还真有些看不上,嫁给宝玉,在宝钗来讲,心里并不觉得是高嫁。

只是为了家族,为了母亲和哥哥,不得不试一试。

宝钗自认为心机不输于王熙凤,却比王熙凤更有学问,更识文断字。

她有更大的眼界和格局,她要么想像元春一样进宫当皇妃,要么嫁一个知道上进肯用功的人,成为真正能够帮得上丈夫一同上进的贤内助。

而贾宝玉,他厌恶八股仕图,从内心里鄙视抵触功名利禄,不求上进。

宝玉说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武将都是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沽名钓誉,不知道大义。

宝钗每每劝宝玉上进,宝玉又不想上进,这就导致两人的关系很僵硬。

在贾宝玉身上,宝钗就算空有一腔的踌躇满志,也无用武之地了。

而且宝钗看不上宝玉,从之前就有蛛丝马迹。

在她们新开诗社的时候,她给宝玉取的名就叫无事忙、富贵闲人,这其中的轻视溢于言表。

惜春要画大观园,不懂绘画技巧的宝玉就跟着乱出主意。宝钗张口就说他,“我就说你是不中用的。”

众人都夸她嫂子英莲学诗学得好,宝钗就对宝玉说,“如果你像我嫂子这么用功,什么学不成”

还有那次贵妃的端午节礼,只有宝钗和宝玉的东西是一样的,虽然她听母亲的话带着手钏子出去了,心里却有些不自在。

现在想来,那些不自在和看不上,正是因为觉得宝玉不是良配的缘故。

现在王夫人把这事儿说开,也算是解了宝钗的困局。

要是能够入宫当然更好,就算不能入宫,还要请姨妈帮她挑选一个家世好又上进的夫婿。

薛家自己挑的条件肯定是不能和王夫人挑的相比的。

宝钗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也可能是最后的机会,立刻跟薛姨妈说,她想选入宫去。

薛姨妈得了薛宝钗的主意,再跟王夫人商定了。

王夫人再次进宫,见到元春的时候,就跟她说起了这件事。

请元春帮忙活动活动,把表妹宝钗给选上。

因为对秀女的选用去留是宫里的事情,可能就是由皇后娘娘或者哪几个高位嫔妃做主的。

在外面找人活动也没用,只能来找元春。

元春诧异地说“发生了什么事母亲怎么会想叫薛家表妹选入宫,难道不想给宝玉留着”

“我观这个表妹端庄从容,举止有度,无论是容貌还是才气都是一等一的。”

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放着这样一个适合做宝二奶奶的人选不用,却要把她放走。

那天省亲发生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宝钗和黛玉两个人都帮了宝玉的忙,却用了不同的方式。

宝钗提醒启发宝玉的方式元春更喜欢,薛林二妹她都亲自考察过,觉得还是宝钗更适合宝玉。

而且母亲留姨妈表妹她们一直在府中住着,元春以为她们两人早已经私下里商定好结为儿女亲家了。

王夫人苦笑着,压低了声音说“不怕娘娘笑话,宝钗再好,宝玉不喜欢我也没有办法。”

元春诧异的看向王夫人,王夫人于是解释说“宝玉的性子你是知道的,倔得很,他被宠坏了,再好的女孩如果让他一生不能展颜,觉得不快乐,那就是耽误了两个人。”

王夫人说缘由也只能点到为止,当然不能说宝玉已经另有心上人就是林黛玉,没有林黛玉他就要出家。有这么个不孝子,也只能认了。

元春听了母亲这话不由得震动,只觉得感同身受,物伤其类。

因为她看得出来,皇上并不喜欢她。

省亲前后是元春最活跃的时候,经常往贾家送东西传话,而这两年,她就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派人去赏赐一些东西。

正是因为本来就不多的宠爱更少了,导致她更加郁郁寡欢。

元春已经在宫里,身不由己。

王夫人能够为元春做的,也就是时常来探望宽慰她,给她一些美容养颜的药丸或药方,让她留住青春美貌。

其他比较敏感的,如政治上的,或者是后宫的话题,是不允许说的。

王夫人献上的药丸在元春的身上的确有效,可是元春仍然是经常郁郁寡欢。

就算她打扮的再漂亮,恢复的再好再年轻,能见到皇上的日子也有限。

而皇上有后宫佳丽三千,年轻貌美的妃子比比皆是,所以元春的容貌优势,也不是很有优势。

好在位份在那里,除了皇后那个级别的,就属她这个级别的贵妃待遇最好了。

至少不用为了又没宠爱,又缺资少物而发愁。

王夫人开导安慰她一番,让她过好自己的日子,也不必操心家里。这才离宫回家。

两个月之后,宝钗的事情办了下来。

宫中来了消息,为宝钗留了一个才人的缺儿,日后会跟随明珠郡主进学,在明年春天的时候同那一批女官一起入宫。

明珠郡主刚刚5岁,是福瑞亲王的掌上明珠。于明年满6岁的时候入宫进学,也就是说,日后宝钗领了郡主身边的才人之职,会陪着郡主入宫,日后她也会入福瑞亲王府上。

这和元春当年走的路线一样,只不过元春更幸运,当年的王爷成了皇上。

众人看宝钗的眼神都不同了,众姊妹诚心向她道贺。

只有宝玉不太乐,不觉得进宫是什么好事。大姐姐进宫了,多少年才能看到一次。

林黛玉一点也不嫉妒,真心为宝钗高兴,也为自己高兴。

从此以后金玉之说不攻自破,再也不会有人提起。

说实话,虽然她和宝姐姐是好朋友,但是如果宝姐姐抽身出去,不夹在宝玉和她中间的话,黛玉才是真的松了一口气。

就算是暂且没人提及她的婚事,林黛玉也不用急了。

王夫人算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了黛玉的心事,又给宝钗另外找了出路。

下人们都跟着喜气洋洋的,宝姑娘早有贤名,如今又要进宫。

人人都知道,家里的贵妃娘娘当时就是走的女官之路入的宫,现在已经成了贵妃了,莫非宝姑娘也能成为第二个娘娘

那样的话,贾府可真是大体面了

贾母最是欢喜,不仅要给宝钗摆宴庆祝,还让王夫人拿了她的帖子,去请当年教导过元春的从宫里出来的那位赵嬷嬷前来授课,务必在宝钗进宫之前,学好宫中的规矩。

王夫人当然知道赵嬷嬷的规矩一向都是最好的,又怕赵嬷嬷已经离宫多日,不知道宫中现状,额外多请了一位出宫不久,姓楚的嬷嬷,一同教导宝钗。

园中这么多姐妹,本来每天也要上课,就干脆请这两位在园中的私塾里给女孩们单开了课程。

当然不是指望着她们人人都进宫,而是想让她们多学一些,长些见识也好。

贾母对此大赞说还是王夫人老成,不声不响的却最会办事儿了。也最合她的心意,最孝顺。

当着薛姨妈,还有邢夫人,尤氏等人,贾母把王夫人夸了足有半个时辰。

王夫人当然知道贾母如此高兴所为何来。

大家也是心照不宣,笑眯眯地听着老祖宗说话。

三月份的时候,宫里的老太妃病重,甄家的夫人姑娘奉旨从金陵赶来进宫朝见。

甄家与贾家是老亲,进宫这天,还特地命四个女人过来送礼问候。

江南甄家和贾家已经是多年的交情,从祖宗刚发迹的时候就开始了,只不过甄家一直守在金陵,不像贾家随皇帝入都北京。

甄家光接圣驾就接了四次,而贾家只接过一次,可见他家的风光。

过了没多久,老太妃薨逝了,凡是诰命等皆要入朝随班守制。

皇上特下喻旨凡是有爵位之家,一年之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

王夫人和贾母,尤氏等要每天入朝守灵,二十天之后再运往先陵埋葬,仅来回路途就要耗时一个月。

这一个月王夫人等人不能在家,王熙凤怀有身孕,就给她报了产育,协理荣宁两府的事物。

荣国府是自己家,而且平时有姑娘管家也习惯了,但是宁国府那边儿可不行,王熙凤本就是个要强的性格,让她管宁国府,她就不能让别人说出不好来,所以多半的精神都扑在那边。

众人见琏二奶奶主要管着宁府,荣府反倒松泛了,便有偷奸耍滑的了。

不论是守灵还是送殡,贾母年纪又大了,王夫人得看着她。

若是有个好歹,简直是更添事故。

像贾母这么大年纪的诰命很少,快80岁的人了难得的长寿。还能够行动自如,这么精神来给老太妃随祭的,更是所剩无几了。

本来也想给贾母告病的,可是她却要坚持来随祭,表达对老太妃的忠心。

自从老太妃病重,贾家就跟着提着心,因为老太妃正是甄家出身。

贾家和江南的甄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太妃健在的时候,不只是甄家的靠山,也是贾家的靠山和元春的靠山。

元春之所以能够封贵妃,跟她也有着很大关系。

如果不是老太妃在太上皇面前提起,恐怕皇上也想不起来元春还在宫中,更别说得封高位了。

之后贾元春不得皇上的宠爱,更是抱紧了老太妃的大腿。

有老太妃的情面在,元春在宫中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如今老太妃一薨逝,宫里宫外,都失了一大助力。

王夫人见到的那些世交亲眷,四王八公的家人们,也都哭得十分伤心。

老太妃是养育了太上皇的有功之人。众人都知道,有老太妃在,太上皇和皇上对四王八公就还有一丝烟火情。

现在这个重要纽带率先离去,未来怎样谁也没有把握了。

当然大家也对王夫人十分热情,可能是觉得以后在宫里,能给皇上吹枕头风就要靠元妃了。

王夫人知道只要她一走,园子中下人女孩女人那么多,说不定会闹成什么样。

皇上以国孝之礼对待老太妃的薨逝,家里的小戏子们也不能留了,需要遣散了才行。

学戏的女孩子从小见惯的世俗,懂得风月东西多,性格也跟府上奴仆们完全不同,王夫人是不敢把她们留下放到大观园里去的,光想象就知道会惹出多少乱子来。

有父母的,让她们的父母来领回去,没有的,也只是每人给了一点儿安置银子,让她们自寻门路去了。

王夫人托了教女孩们宫中规矩的赵嬷嬷帮着看着点儿下人。还有林黛玉的那个林嬷嬷,也让接了进来,让她全权照管林黛玉。

之前林嬷嬷随家人送黛玉进京之后,怕老太太多心,并没有跟随黛玉住进潇湘馆,而是被她儿子接家去了。

临走之前还请薛姨妈在园中照顾。

薛姨妈是亲戚,只求公子小姐们无病无灾,府中之事一律不多一句嘴。

凤姐儿本就月份大了,还要照管的那一边,荣府没有了主心骨,家中的奴婢趁机结党拉派,惹事生非,闹了好几桩事儿出来。

其他事情都自行平息了,唯有一件事,等送灵一个月过后,王夫人回来了,还有人跑到她面前告状。

说先前太太屋里丢了东西,是彩云给环哥儿偷的。

向王夫人告状的人正是金钏,之前已经给了贾环做了丫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