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的前三章,记录孟子对滕文公的开导。其公准备实行仁政时,孟子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张,要点是实行井田制,以及兴办各级学校,对老百姓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孟子之所以推崇井田制,主要是因为有利于保障老百姓的生活,从而为推行礼义建立基础。他对井田制的实施也做出了大体规划,特别强调划分田界的均匀公正。第一章勉励滕文公学习圣人之道,第二章就丧礼之事要求滕文公以身作则,这两章或坐而论道,或就事论事,但都贯穿着“行仁由己”的原则,强调个人蹈行礼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篇的最后两章,分别记录了与农家和墨家的对话。孟子对农家的驳斥,集中于“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其主要依据是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而孟子对墨家的批评,则集中于薄葬的主张和“爱无等差”之说,他强调“孝”在各种人伦品德中的优先地位,其中“不葬其亲者”的寓言可以理解为是在阐发孝与丧礼的关系,即丧礼这种形式,是孝子之心自然地呈现。孟子自称“知言”,别人也说他“好辩”,孟子一书所载的论辩,比较多的是与君王或弟子之辩,这两章却是与其他学派的交锋,有特殊的价值。
滕文公为世子1,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 闲见 谓齐景公曰2: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3: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4,厥疾不瘳5。”
注释
1 世子:太子。
2 成 闲见xián:齐国的臣,以勇敢著称。
3 公明仪:孔子学生曾参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