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女生耽美>孟子> 卷七 · 离娄上 · 一

卷七 · 离娄上 · 一(1 / 2)

本篇二十八章,多数是格言式的短章,谈论较多的是仁义的功利性价值。孟子指出,不管是个人的荣辱安危,还是国家的兴废存亡,都取决于是否行仁义之道。因此,对个人而言,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反求诸己”,即通过自我反省和修养,获得信任,最后达到治民的目标。第十二章所提出的“诚”,是孟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表浅的含义是待人诚实无伪,由此出发,就可以“悦亲”、“信于友”、“获于上”、“治民”,这就是儒家所标举的由“内圣”而“外王”的道路。关于仁政,本篇第九章重申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张,而得民心的根本,则在于为民兴利除害;第六和第十三章,具体说明统治者应礼遇贤明的公卿巨室和德高望重的老者,也是从得民心的角度考虑的。在论及孝养父母的问题时,本篇第十九章提出了“养口体”和“养志”的区别,意谓侍奉父母,要顺承其意。

孟子曰:“离娄之明1,公输子之巧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3,不以六律4,不能正五音5;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6,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7,率由旧章8。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9,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10,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11,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12,无然泄泄13。泄泄犹沓沓也14。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释

1 离娄:相传是黄帝时目力极强的人。

2 公输子:名般或作“班”,鲁国人,又叫“鲁班”,著名的巧匠,生于鲁定公或哀公时。

3 师旷:春秋时著名音乐家,晋平公的太师,生而目盲,善辨音乐。

4 六律: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的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均以之为准,此即标示绝对音高的乐律。乐律共十二,阴阳各六。六律指六个阳律,即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5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6 闻èn:声誉。

7 愆qin:过错。忘:指疏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