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事道也。”
“事道奚猎较也”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4,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曰:“奚不去也”
曰:“为之兆也5。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6。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7。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8。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9。”
注释
1 比:同。
2 充类:类推。
3 鲁人:指鲁国士大夫。猎较:大夫率士众打猎,猎时以所获猎物各归猎者所有,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较:争夺。按,以猎物为祭品,本是诸侯之礼,且猎物悉数归公;猎后再通过习射的成绩,决定各人应得猎物的多少,以示辞让。孔子时,大夫亦僭用此礼,且不依古法习射,则猎时自必互相争夺,所以孟子认为是不合礼的。
4 簿正:在簿书上规定。
5 兆:开始。
6 淹:停留。
7 行可:可行其道。
8 际:接。指对自己的礼节待遇等。
9 公养:指对一般贤者的礼节待遇等。
译文
万章说:“现在的诸侯对百姓巧取豪夺,和拦路抢劫一样。如果搞好接待的礼节,君子就可以接受他的礼物,请问这有什么说头”
孟子说:“你认为今天假如有圣王兴起,将把当今的诸侯通通杀掉吗还是教而不改再杀呢不是自己所有,却把它弄到手把这种行为叫做强盗,这只是类推到义理的极端。孔子在鲁国做官,鲁国士大夫在打猎时争夺猎物,孔子也在打猎时争夺猎物。打猎时争夺猎物都可以,何况接受赏赐呢”
万章说:“那么,孔子做官,不是为了发扬道吗”
孟子说:“是为了发扬道。”
“为了发扬道,为什么还在打猎时争夺猎物”
孟子说:“孔子先在簿书上规定可用的祭器,又规定不得用别处打来的猎物供在簿书上所定的祭器内。”
万章说:“孔子为什么不离开鲁国呢”
孟子说:“孔子是先试一下。试过了证明可行,而竟不得推行,这才离开,所以孔子不曾在一个地方待满三年。孔子有时是因可行其道而做官,有时因君主对自己的礼遇不错而做官,有时因君主养贤而做官。对季桓子,是因可行其道而做官;对卫灵公,是因君主对自己的礼遇不错而做官;对卫孝公,是因君主养贤而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