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向社会提供的是货币服务,它的收益就是社会为该服务所支付的服务费。社会向银行托管各类资产,然后获得托管资产的收据,这些收据就是流通货币。货币收据对应着托管资产的索取权,人们以货币收据在市场中进行支付,当货币收据换手之时,意味着其对应的银行托管资产的所有权也同时易主。
在银行的托管资产中,最广为社会接受的资产就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当你拿这种资产在市场中和任何人交易时,所有人都会欣然接受,这种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就是财富的代表,即真正的钱。因此,货币不是钱,而是钱的收据;货币也不是财富,而是财富的索取权。
在金本位时代,黄金是真正的钱,银行是存钱的地方,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就是黄金的收据,任何手持银行券的人都可以随时向银行索要托管的黄金。在1971年金本位被美国废掉之后,国家法定货币取代了黄金,货币收据对应的是国家法定货币。货币收据存在着不同的形式,无论是纸质的储蓄本,还是塑料的银行卡,或者是网上银行账户中的数字,它们的本质都一样,就是向银行索要国家法定货币的凭证。
如果以黄金作为钱的基准,银行自我创造货币的能力将不得不与黄金增量匹配,而黄金增长与实业增长基本同步。那么如果实业中的某些领域的增长远高于黄金,其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与数量没有足够的黄金来支撑交易将会怎样很显然,这些产品的价格将会下降。这会产生价格通缩吗有可能,但这不构成对经济的危害。说到底,黄金只是帮助商品交换时进行比价兑换的“计算器”,计算器的大小不会影响计算结果,因此,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与黄金数量无关。当货币供应稳定时,货币对经济最终的影响力是“中性”的。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实际发生的情况也正是如此。英国于1664年建立物价统计体系,如果把当时的物价基准设定成100,那么250年后的1914年,英国的物价指数仅为91。在金本位之下,物价长期通缩,但这并没有影响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生产率提升与农业时代相比,堪称是成千上万倍的提高,商品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与农业时代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事实上,经济繁荣的本质就是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与之相对应,各种商品的价格本应不断下跌才能反映生产力的增长。
这一现象在当今的互联网与电子时代更加明显,电脑和手机的价格总是不断下跌,但这并没有造成大家持币等待,而是更频繁地更新和更大量地购买,这不正是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吗这些行业非但没有因为“价格通缩”就陷入停滞,而是更加迅猛地向前发展。
美国是另外一个实例。100,到1939年物价指数降为,在这139年的“通货紧缩”期间,美国从一个边缘的殖民地脱胎换骨,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同样是在金本位制度之下完成的经济飞跃。难怪西方有思想家认为,金本位时代才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货币制度其实就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契约,货币稳则天下公,货币乱则天下患。
人们每天辛苦工作后,将劳动成果托管于银行,拿到的是一纸收据,大家原指望在自己退休或无法工作时,能够用收据取回与当初向社会贡献相当的劳动成果,以保证生活质量与从前接近。但如果收据大幅贬值,这不就等于是掠夺和欺诈吗在一个社会中,人们可能互不相识,但因为有货币契约存在,因此大家能够彼此信任共同创造更多的财富。假如货币贬值,这就践踏了财富分配的公平原则,制造出全社会深层次的不信任,进而破换社会分工,打击劳动热情,鼓励投机取巧,破坏诚信的基础,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
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货币不诚信,她怎么可能期待民众对国家有诚信又怎么可能期待民众之间会存在着诚信货币贬值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文明的伤害是深远、持久和难以逆转的。